红韵青年行:从抗日烽火到港城变迁,博物馆里的实践足迹
近日,电力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开展特色实践活动,奔赴博物馆开启 “红韵青年行”,在历史与现实交织中,探寻从抗日烽火到港城变迁的发展脉络,解码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
实践小队首站抵达 “一带一路” 主题展示区。巨幕之上,货轮满载集装箱破浪前行,“沿着一带一路” 的标语格外醒目。队员们围站在 “电力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队” 队旗旁合影,背景里,现代化港城风貌与 “一带一路” 倡议下的联通愿景交融,彰显青春力量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 。

踏入红色主题场馆,刻着 “1948.11.7” 的浮雕墙前,小队成员肃立。这组数字背后,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过往。大家举旗留影,与浮雕墙上的英雄群像 “对话”,试图从历史纹理中,读懂信仰支撑下的无畏坚守,感悟红色基因里的担当传承。

场馆内,队员们沉浸式探寻历史。在巨幅历史场景油画前,大家驻足凝视,画面中先辈们为救亡图存奔走呐喊,生动再现抗日烽火中的家国情怀;展柜旁,队员们俯身细观文物史料,从旧石器晚期的遗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珍贵文献,触摸历史脉络,感受岁月沉淀的力量 。

参观中,专业视角让队员们有了独特感悟。电力学子结合学科知识,关注到港城发展与 “一带一路” 建设里,电力工程、能源保障对互联互通的支撑作用;从红色史料里,挖掘出革命时期电力设施在情报传递、后方保障中的关键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融,让学习感悟更具深度 。

返程途中,队员们交流不断。有人感慨,从抗日烽火的艰难求索,到 “一带一路” 港城的开放腾飞,不变的是中国人奋进的姿态与家国担当;有人表示,要将实践所学融入专业学习,以青春之我,为能源电力发展、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
此次博物馆实践,是电力工程学院学子以青春视角解码历史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抗日烽火到港城变迁,队员们在行走中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与时代使命,在青春实践里扎根生长,以行动书写属于青年的传承与担当 。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