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齐鲁文脉青耘队”参与本次青春传承齐鲁文脉——山东省“三下乡”专项活动,于2025年8月1日至5日走进淄博。队员们以青年脚步丈量历史厚度,在陶瓷琉璃的流光、古商城的印记、红木的厚重与齐文化的源流中,寻文化之根,铸中华之魂。
琉璃溢彩:少年接力续燃千年窑火
  在中国陶瓷琉璃馆,从一楼至四楼的恢弘展陈,不仅是一部立体工艺史,更是千年匠心的无声宣言。一位五年级“小讲解员”以稚嫩而专业的解说带领团队穿越时空:“这件南宋琉璃三彩枕,见证着淄博作为古代琉璃制造中心的辉煌。”当孩子踮脚指向展柜时,成员刘子涵深受触动:“少年眼里的文化光芒,正是传承最生动的注脚。我们当以青年之力,守护这束穿越千年的窑火。”

古街寻珍:非遗创新激活老字号生命力
  步入周村古商城,锦灰堆非遗馆内,传承人耿学知先生将这门“集残聚珍”的独特艺术娓娓道来,其融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尝试令学子们赞叹不已。在义盛永百年醋坊,泛黄的民国执照诉说诚信根基,而创新的冰糖醋梨与鸡尾醋则令成员张雅溪眼前一亮:“老字号的生命力在于守正创新,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恰是文化焕新的密码。”


木韵千年:青春视角解码榫卯里的哲学
  福王红木博物馆内,鲁作家具的千年智慧在方寸间流淌。精密的榫卯结构如天工开物——燕尾榫严丝合缝,楔钉榫环环相扣,在三百斤承重测试下纹丝不动。紫檀木面上天然形成的"鬼脸纹"如水墨氤氲,黄花梨木的"山水纹"似云卷云舒,木纹肌理间凝固着时光的呼吸。面对这无钉无胶却稳如磐石的构造,团队成员不禁感叹:“这不仅是力学奇迹,更是古人‘道法自然’的哲学结晶。”


齐风廉韵:历史遗存照见当代初心
  齐文化博物馆内,青铜器的千年锋芒直击心灵。战国铜牺尊周身错金银纹如星河倾泻,牛首龙身的奇幻造型彰显齐国"尊贤尚功"的革新精神。廉洁文化展区陈列的"陶甑"(古代蒸饭器具)让刘梦环驻足良久:"《晏子春秋》载'廉政如甑,去其糟粕',这件两千年前的炊具,至今仍在蒸腾着清廉精神。"

  本次实践是共青团深化实践育人模式、赋能文化强省建设的生动缩影。依托齐鲁大地丰厚的文化资源,青年学子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深度思考,实现了从“观者”到“承者”的角色转变。从琉璃光影到红木年轮,从醋香氤氲到编钟清音,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学子以五天的深度行走解码齐鲁文脉基因。那些镌刻在紫檀木上的《论语》箴言,熔铸在琉璃中的礼乐精神,正通过青春视角焕发新生——这恰是"三下乡"实践最动人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