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动态信息,护乡村耕地,助乡村振兴
大学生门户网聊城1月27日电(通讯员 任孟阳)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推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有所完善。但随之而来的是耕地林果化等一系列减少、破坏耕地的行为,因此动态掌握耕地信息,灵活保护乡村耕地资源对实现乡村振兴、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的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秉持上述原则,于2024年1月25日到山东省聊城市搜集相关耕地信息,为期两天的调查采访让实践队成员对当下乡村耕地资源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实践队的调研方向更加清晰明确。
护耕地,明信息
保护耕地首先要了解耕地资源的现状。为了更为全面地了解相关信息,实践队成员先后到达四个新村,对不同群体进行调查采访,农户们表示十分愿意接受实践队成员的采访。走访多家农户,实践队成员了解到该地区的耕地资源大多以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群体相对较少。进行实践的第一天,实践队成员来到大河头村。作为一个拥有700~800户家庭的新村,大河头村中有皮革加工厂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也有极具代表性的进行规模化耕作的种植大户。为深入了解影响耕地林果化的相关因素,实践队成员首先来到黄瓜种植户孙先生的黄瓜大棚中进行调查,交谈过程中孙先生提到:“当时种植黄瓜主要是因为盈利比较大,比种粮食的收益高,但就是累一点,要一直有人在这里。”此外,在调研的过程中,实践队成员发现,虽然存在部分群体利用土地种植黄瓜、西红柿、桃子等经济作物,但在该村700多户人家中所占比例不到2%,种植面积也非常有限,且所用土地并非是永久基本农田。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农户 大学生门户网通讯员 刘梦璇摄
随后,实践队成员又到农户耿先生的家中对其进行采访,作为租用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的种粮大户,耿先生的粮食种植规模大,具有典型性。在与耿先生的交流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了解到,少部分农户存在较强意愿租用土地来进行大规模粮食种植,同时一小部分的耕地会用来种植果树,这些果树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供自己家庭食用。耿先生还提到:“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租一部分的地种粮食也愿意,因为机器播种、收割之类的比较方便,种的苹果、桃子之类的也主要是自己吃、分给亲戚朋友的尝一尝。”由此可见,该地区存在较少的耕地林果化现象,且民众对粮食种植也较为支持,此种现象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对守住国家耕地红线具有实践性意义。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农户耿先生交流 大学生门户网通讯员 王艺摄
护耕地,重实情
如实掌握当下耕地现状对于保护耕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大多数年轻人倾向于通过将土地进行流转获得地租,同时进行外出务工或个体经营等方式进行增收,导致当下耕地经营群体以中老年、种植大户为主的现象。此种情形虽然有利于土地流转从而实现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但也可能产生经营群体趋向老龄化等问题。因此,实践队成员又去到另一位农户耿先生家中对其进行采访,与这位耿先生交谈得知:“现在主要是没有能力再种那么多地了,要是年轻人再多一些,可能会多干一些。”深入研究制约耿先生种植粮食的因素,可能对于解决农村耕种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新思路。
 
图为实践过程中拍摄的耕地 大学生门户网通讯员 任孟阳摄
护耕地,助振兴
“三调”以来,我国耕地面积大幅降低,面积显著减少。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更与乡村振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息息相关。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物质载体,其数量多少与质量高低始终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保护耕地资源就是保护乡村振兴的基石、保护乡村生态文明,就是保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沃土,。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星光不负守田人社会实践队及其成员对耕地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依据对几个代表性新村的耕地利用现状深入调研,实践队及其成员希望通过自身努力,为解决耕地林果化等问题提供相关有效信息。
图为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全体成员合照 大学生门户网通讯员 王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