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训练项目梨园新声课题组(以下简称“梨园新声课题组”)着眼于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学生美育与社区文明共建,联合番禺区新造镇团委、新造镇公共服务办、新造镇社工站、新造镇未保站开展“戏曲入童心,非遗共传承”——走进广东汉剧文化活动。
2024年4月13日上午9:30正式开启共赏“南国牡丹”——广东汉剧之旅。广东汉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东三大剧种(粤、潮、汉)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曾被周恩来总理誉称为“南国牡丹”。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青少年近距离接触汉剧文化,进一步提升孩子的文化自信,助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同学们来猜猜看这个图上画的是什么呀?”一幅幅新颖生动的脸谱呈现在同学们面前,瞬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老师让一位同学看行当,这位同学可以比划,另一位同学和下面的同学一起猜,但是下面的同学猜出来了不要给台上的同学提示哦。”通过你划我猜小游戏、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激发孩子的上课热情,增强孩子们对广东汉剧的了解,深入浅出介绍广东汉剧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

在课堂的尾声,社区里的青少年分别为花旦和白须老生(公角)这两个经典角色涂上鲜艳的色彩。这一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广东汉剧行当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通过上色活动,孩子们对旦角的柔美与公角的阳刚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广东汉剧行当知识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平时都是听长辈唱粤剧,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广东汉剧,真的很有趣。”一位参与青少年表示,通过这次学习,大家可以近距离感受广东汉剧的魅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加深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作为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春主力军,开展戏曲进社区、进校园活动,通过播撒戏曲知识种子,形成课堂普及性教育,能够为广东汉剧人才培养添砖加瓦,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