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施行一周年评估情况调查团早早抵达西溪源村。尽管杭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37℃,天气非常炎热,但也阻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工作。
  西溪源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郑海琴热情招待了大家,她首先向团队成员们介绍了西溪源村综合治理中心,中心以“琐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组,烦事不出村”为宗旨,集警务站、源解工作站、微型消防站、志愿服务站为一体,极大地便利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随后,郑海琴向调查团介绍了西溪源村“乡村微脑”系统。该系统整合数字驾驶舱、智能摄像头、GIS地图等多种功能,例如村内2024年人口数据、历年村级年收入等数据,都能在大屏中直观呈现出来,实现了乡村治理的可视化。调查团注意到,2021年至2024年这四年间,警情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数据的变化客观体现出数智治理模式的成效。
  “过年的时候有个老奶奶走丢了,家里人打电话到我们这里,然后我们使用监控和无人机找到了她。”郑海琴动情地说。由此可见,“乡村微脑”在助力乡村数据化治理的同时,也强化了对村民们的安全保障。
  此外,团队成员们还了解到西溪源村独创的捆绑考核办法——“100+X”,即100为基础分,X为加分项。村党委、网格支部、党小组、党员、村民5个考评层级设定不同的分值标准,平安建设、乡风文明、庭院整治等多项工作被纳入基础分,参加志愿服务、积极建言献策等内容则为X加分项。每逢“七一”和春节前夕,还会对得分高者给予物质奖励,以此激励大家遵守乡规民约,建设美丽乡村。
  西溪源村还十分重视“一老一小”权益保障,推出了“颐养计划”“智慧农村计划”“助学计划”“优教计划”“护苗计划”等激励机制。村里的孩子每年都能领到一笔1000元成长金,中考、高考、考研成绩优秀者更能领取高达万元的奖学金;村里的老人每年会收到500至3000元不等的红包。
  为更加深入了解西溪源村乡村建设情况,团队成员还以座谈形式向郑海琴了解情况,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增进了大家对西溪源村的产业、环境整治等其它方面的了解和感悟。
  活动最后,团队成员开展了调查问卷的收集工作。在请村民们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西溪源村的老人们对现在的环境很满意,尤其是对垃圾分类管理、老年食堂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赞扬。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调查团更加深刻认识到《杭州市乡村建设条例》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接下来团队还将进一步梳理学习,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撰写调研报告,为助力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永远热辣滚烫,特种兵的脚步永不停歇!期待遇见更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