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亭镇天门村:民众齐心建村居,多元共筑新未来
夏日炎炎,蝉鸣悠长,热浪翻滚,而前进的脚步不歇。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了解和美乡村发展情况,2023年7月10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文法学院赴宣城市泾县“和美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宣城市寒亭镇天门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实践活动。
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你看那个房子,就是一个五保老人去世后,他的子女免费捐给村里,开展相关建设的”“这些田地也是一些年迈的老人直接交回给村里进行建设的”在参观天门村的过程中,讲解员指着一些待建设的房屋和宽阔的绿色田地告诉我们,在天门村建设过程中,无数的村民心怀责任感,把集体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为乡村建设奉献者自己的力量。而这离不开村里持之以恒的道德建设。天门村始终把村民道德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事项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文化广场和文化走廊,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从制度、载体、乡风、法制建设着手,全方位提升村民道德素养,进一步推动了文明村创建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十分敬佩于天门村村民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想正是有无数这样村民做代表,做榜样,加大宣传力度,能够调动村民们的向上向善的风气,助力乡村的道德建设。
图为天门村村民交回村集体的田地通讯员 李梦 摄
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我们计划在这里建设一个法治长廊,两边放一些与村民息息相关的法条,让村民可以经常翻阅,未来我们还会在这开展相关的宣传会”天门村的讲解员说。虽然最终的成果还没有建成,但是通过讲解员的语句,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未来村民们络绎不绝的来到法治长廊,拿起两边放置的法条,了解着国家的政策方针并就自己关注的问题和其他村民讨论的场景。在一个热闹非凡的村中大平台上,村民们个个兴致高涨,把自己在生活中学习到、运用好、有实效的法律向大家分享,大家交流者各自的心得体会的场景也仿佛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我深刻的体会到: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除了正在建设的法治长廊,天门村还创建了五大功能室、四支志愿服务队,以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理论宣讲、教体文卫、科技普及等相关的活动。天门村文化建设的经验之谈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宣传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图为拟建设的法治长廊 通讯员 刘文佳 摄
发展特色产业,富裕村民生活
深入村庄,漫步于村中的湖畔,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湖中的数个盛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圆形种植点,讲解员说,这是天门村的特色花卉种植产业。除此之外,在湖畔的一大块土地上,也正在建设一个花卉研制基地。建成后,村集体会向外界企业招投标,将其发包给企业,再聘请当地的村民学习相关技术,开展花卉种植产业。等花卉基地运营成熟后,还可以开展旅游业,让游客参观,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在了解完这一连串的产业发展流程后,我不禁震惊于天门村人们的智慧。在保证基础耕地不受影响的前提下,通过发展特色种植业,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再借此发展特色旅游业,提高天门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我想,其他的乡村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天门村的建设经验,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富裕路。
图为天门村的湖中花卉种植地 通讯员 黎旦媚 摄
在这场深入实地的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们看到天门村加强道德建设,强化思想教育,发展特色产业,从多方面齐头并进,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努力。天门村利用民众的奉献精神、法治精神以及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在上到村干部下到每一个村民的努力建设中,和美乡村的画卷正不断添上新的色彩。
(通讯员:匡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