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湾村和美乡村建设
2024-07-15 作者:黎旦媚 来源:团队实地调研 关注:
月亮湾村和美乡村建设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月亮湾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案例。2024年7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文法学院赴宣城市泾县“和美共建”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月亮湾村,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的实施,见证了月亮湾村的显著变化,深刻体会到了这些举措对乡村发展的深远影响。月亮湾村积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通过科学施肥、生物防治等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的实施,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促使村民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此外,月亮湾村还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确保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同时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月亮湾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田园风光。同时,举办各类农事节庆活动,如采摘节、农耕文化节等,增加游客互动性和参与感。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为月亮湾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农产品销量增加,同时带动了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村庄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村民收入提高;月亮湾独特的农产品和乡村旅游项目,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效应,提升了村庄的知名度,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月亮湾村村景 李梦摄。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月亮湾村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展示、民间故事讲述等,让村民和游客深入了解乡村文化的魅力。同时,邀请文化专家和非遗传承人进行指导和培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传承能力。文化活动的举办让村民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和互动机会,增强了村庄的社会凝聚力。大家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村里投入资金建设文化礼堂、图书室等文化设施,为村民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图书室藏书丰富,涵盖了农业技术、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满足了村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文化活动的繁荣和文化设施的完善,为月亮湾村的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一些村民开始从事手工艺品制作、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工作,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文化活动的举办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月亮湾村的村民逐渐增强了文化自信。他们更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愿意将其传承给下一代。
在环境方面,月亮湾村也有建树。月亮湾村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设置分类垃圾桶和回收站,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引导村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月亮湾村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村庄内的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通过生物降解、过滤等工艺,将污水转化为无害的废水或用于农业灌溉等用途。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月亮湾村的环境质量。村庄内的垃圾得到了妥善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保证了水资源的清洁和可持续利用,也为村民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整洁的环境,降低了村民患病的风险,提高了生活质量,为月亮湾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月亮湾村朝着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道路不断发展。
月亮湾村注重体制机制建设,推行村民自治机制,鼓励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通过定期召开村民大会、设立村民议事会等方式,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村庄发展大计。提高了村民的民主参与度。村民们更加关注村庄的发展状况,积极参与管理和决策过程,为村庄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月亮湾村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村庄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区域,每个网格区域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管理和服务。网格员定期走访村民家庭,了解村民需求和困难,及时解决问题和矛盾,月亮湾村的社会治理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各类问题和矛盾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处理。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领略了月亮湾的自然风光,与村民建立了深厚情谊,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同时提出多项创新建议,涵盖产业升级、文化传承等关键领域。团队成员此行收获颇丰,并将持续关注并支持月亮湾的发展。未来,合肥工业大学与月亮湾村将深化合作,共探乡村振兴新路径。

实践团队成员于月亮湾村合影 李梦摄
(通讯员:黎旦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