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共探黄渡“新”农险,乡村振兴绘新篇:亳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赴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4-08-14 作者:程丽娟 汪祥婷 王志怡 赵馨雨 来源:大学生门户网 关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助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亳州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访宣城之美,悟振兴之道”乡村振兴促进团于2024年7月11日—12日前往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开展了以“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实践团走进黄渡乡多个村庄,通过对农户调查走访、座谈交流、与黄渡烟叶工作站经理进行沟通交流等方法,探究黄渡乡烟叶、茶叶种植农保现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一片红心向烟农,绿叶蝶变“黄金叶”。
7月11日,实践团在黄渡乡团委书记刘禺的带领下来到调研第一站——西扎村,西扎村中心主任汪宗刚、中心组员裘亚光对实践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裘亚光详细介绍了西扎村烟叶的基本情况,并指出西扎村是烟叶种植大村,烟叶产业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也是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与裘亚光的交流访谈,了解了农业保险在西扎村的宣传方式、覆盖面等情况,为实践团深入开展农业保险调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西扎服务部经理朱典富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走入西扎村烟叶工作站。在朱典富的讲解中,了解到烟叶从育苗、到放入密集式烤房中进行变黄、定色、干净的加工、再由种植户送至黄渡烟叶工作站进行分级、最后由烟叶公司统一定价收购这一生产流程。村里烟叶种植大户张朝民表示保险公司会按照烟叶受灾情况给予赔付,关于村内农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仍存在保费价格高、理赔金额低等问题。通过对其他烟叶种植户的调研,实践团了解到农业保险准备金制度已不足以应对部分风险,相关风险融资安排制度选择与设计需加强健全和完善。同时政府应优化财政补贴政策,以降低农户经营生产风险。
绿叶凝甘露,香茗润心田。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在黄渡乡团委书记黄禺的带领下前往调研第二站——乌边村。在乌边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兼茶叶种植大户吴世林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种植户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之间本质上不相容的现状,因此保险公司并未设置此险种。茶叶种植大户熊长明表示,因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受到的自然灾害影响小,即使农业保险有该险种,茶叶种植户可能也不会选择参保。
共护诗画万亩茶,共筑百年乡村梦。
7月12日下午,在黄渡乡团委书记黄禺的带领下前往调研第三站——柏枧村,柏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爱华对于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亲切的问候。实践团在吴爱华的带领下参观了初心堂,详细介绍了柏枧村名字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并实地领略了当地的特色景物——“棺材石”、景文石、云生处摩崖石刻和柏枧飞桥。在山水田园风光里,实践团真切感受到山水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沧桑岁月。实践团在山水林间对当地农户开展了有关农业保险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茶叶种植户自采自加工,并与乌边村现有的农业保险险种情况大体一致。针对此现象,实践团希望政府与保险公司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保险统筹协调机制,增加创新经济作物新险种,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
同时,实践团前往黄渡乡森林生态园开展绿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活动。实践团成员们走入生态园,通过清洁园区为群众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实践团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守护黄渡乡的“乡村振兴”生态之路贡献青春力量。
农业保险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稳定器”,更是繁荣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通过进山林、访农户、听心声,成员们纷纷表示,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磨练意志、提高本领,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7月11日,实践团在黄渡乡团委书记刘禺的带领下来到调研第一站——西扎村,西扎村中心主任汪宗刚、中心组员裘亚光对实践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裘亚光详细介绍了西扎村烟叶的基本情况,并指出西扎村是烟叶种植大村,烟叶产业是村里的特色产业,也是重点发展产业,通过与裘亚光的交流访谈,了解了农业保险在西扎村的宣传方式、覆盖面等情况,为实践团深入开展农业保险调研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西扎服务部经理朱典富的带领下,实践团一行走入西扎村烟叶工作站。在朱典富的讲解中,了解到烟叶从育苗、到放入密集式烤房中进行变黄、定色、干净的加工、再由种植户送至黄渡烟叶工作站进行分级、最后由烟叶公司统一定价收购这一生产流程。村里烟叶种植大户张朝民表示保险公司会按照烟叶受灾情况给予赔付,关于村内农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但仍存在保费价格高、理赔金额低等问题。通过对其他烟叶种植户的调研,实践团了解到农业保险准备金制度已不足以应对部分风险,相关风险融资安排制度选择与设计需加强健全和完善。同时政府应优化财政补贴政策,以降低农户经营生产风险。
绿叶凝甘露,香茗润心田。
7月12日上午,实践团在黄渡乡团委书记黄禺的带领下前往调研第二站——乌边村。在乌边村党群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与村干部兼茶叶种植大户吴世林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种植户与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之间本质上不相容的现状,因此保险公司并未设置此险种。茶叶种植大户熊长明表示,因茶叶在种植过程中受到的自然灾害影响小,即使农业保险有该险种,茶叶种植户可能也不会选择参保。
7月12日下午,在黄渡乡团委书记黄禺的带领下前往调研第三站——柏枧村,柏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爱华对于实践团的到来表达了亲切的问候。实践团在吴爱华的带领下参观了初心堂,详细介绍了柏枧村名字的由来和发展历程、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并实地领略了当地的特色景物——“棺材石”、景文石、云生处摩崖石刻和柏枧飞桥。在山水田园风光里,实践团真切感受到山水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沧桑岁月。实践团在山水林间对当地农户开展了有关农业保险的走访调研,深入了解了茶叶种植户自采自加工,并与乌边村现有的农业保险险种情况大体一致。针对此现象,实践团希望政府与保险公司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农业保险统筹协调机制,增加创新经济作物新险种,与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相匹配。
农业保险是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稳定器”,更是繁荣国民经济的坚实基础。通过进山林、访农户、听心声,成员们纷纷表示,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磨练意志、提高本领,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