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青年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关注与参与,暑假期间鲁东大学教育学院“惊雷”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赴枣庄市薛城区,深入落实项目服务“六个一”要求,包括走访调研一个项目、开展一组理论宣讲、做成一件实事等,团队成员以满腔的热情和扎实的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各个实践活动中,通过走访调研、理论宣讲、政策宣传、助农采摘等形式,用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服务团联系并走访了常庄街道吴庄村的“山里红”特色种植园项目。该项目是吴庄村党支部引领,村集体出资打造,于2022年5月注册成立公司,用于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的支部领办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农业种植、农产品销售、牲畜养殖及销售、休闲观光活动等。公司坚持集体所有,由党支部领导成立,支部书记张裕朋亲自管理和培育,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获得过多项山东省级、枣庄市级荣誉。张书记于2021年6月被授予“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3年担任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与服务团的访谈中,张书记从项目筹备、经营过程、未来规划等多个角度讲解了“山里红”的发展轨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发展的经验。张书记说:“总书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大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这五个振兴里,把产业振兴放在了第一位,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才是出路。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步是在土地上做文章,而想做文章,党建引领才是最好的方式。在党支部的引领下,我们先后解决了土地流转、资金短缺、技术引进、市场开拓这四大难题,村集体年收入由2016年的3万到2021年的134万,5年翻了44倍。近几年包括未来,我们一直保持稳扎稳打,没有急于扩大规模,我们的规划是把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常庄街道其余37个行政村,形成产业振兴基地,凝聚发展合力,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对于服务团的到访,张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又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业产业人才,大学生们也需要释放青春激情、展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我们欢迎年轻的大学生来参观学习,无论将来是否从事农业发展相关的工作,我们都祝愿大家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为切身体会农业生产的过程,体验农民的辛苦,服务团成员主动要求进入大棚,帮助员工采摘火龙果。优质的火龙果是种植园的特色产品,也是其收入的重要支柱产品。火龙果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对于生长温度要求较高,大棚内的温度约为46℃。工作人员耐心为服务团成员讲解火龙果的营养价值、生长周期、种植要点等信息。虽在炎炎烈日之下,但每个人都彰显着青年的蓬勃朝气,将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之上,将青春的风采拨散于田间地头。
   忙碌过后,工作人员带领服务团成员参观了葡萄大棚、养殖区,并详细介绍了种植园的生产设备。
 
  随着工作的进行,服务团与员工之间建立起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服务团成员对公司的老员工开展了访谈。服务团了解到当地村民对项目带来的收入、福利的满意度,生产销售中的创新点以及对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的了解程度等。此外,老师傅表示:“所谓社会实践,就应该像你们今天所做的,亲身到大棚里上手干,你们是好样的!”
 
  最后,服务团成员根据合作社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关于总书记对金融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的宣讲,将建设家乡的种子埋在了中小学生的心中。
 
  下一步,“惊雷”志愿服务团将围绕助老扶困、普法宣传、金融知识、科技服务等主题,结合当地需求,为当地做更多惠民实事。(撰稿:刘恬、史成宇 摄影:种奕宇 审核:李扶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