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合肥工业大学:党建引领青年路,‘砼’心筑梦绘乡村——七景村

时令的夏雨,滋润万物;时代的春风,把舵领航。7月15日,合肥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工程系“党建引领青年路,‘砼’心筑梦绘乡村”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团队抵达了宣州区洪林镇七景村沈家边,展开了“党建引领青年路,‘砼’心筑梦绘乡村”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三下乡团队积极响应党”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环境整治,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民支持制度,充分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政策,紧扣”建设和美乡村“”党建引领青年路,‘砼’心筑梦绘乡村“展开实地调研。

艺术融入生活,建设文化丰富的宜居和美乡村。在驻村干部的陪同下三下乡团队实地调查了七景村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2020年2月27日,七景村入选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七景村乡村建设坚持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文化,坚持“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移风易俗。三下乡团队在实践调查中发现,七景村村民群策群力,发展基层设施建设,村内通上了宽敞的柏油路,村民活动广场也正在施工建设当中。在村内我们还可以看到乡村文化建设的新风貌:房屋墙外色彩斑斓的精美壁画,道路两旁随处可见的乡风文明建设文化牌,矗立在村内的本村历史名人雕像。他们无一不在丰富着村民的文化生活。 
稻虾轮作,走上生态致富路。三下乡团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了七景村稻虾合作稻田区。七景村面积为7.5平方公里,地形以圩田为主,水田4300亩,可养水面5000亩,盛产水稻、油菜、小麦、淡水渔等。三下乡团队了解到当地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稻虾轮作。在原本的圩田水稻养殖小龙虾。让原本在田中打洞破坏圩田的“害虫”小龙虾变成了村民致富的宝贝。稻虾轮作与共生农业生产方式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效益,丰富了宣城人民的菜篮子。

群策群力,建设安全美丽家园。三下乡团队调查了解到七井村在地理上是属于泄洪区,在村庄的建设发展当中尤其注重对于洪水的治理。在团队与村领导的会谈当中,村干部讲:“村中具有防洪水的堤坝,每年雨季到来的时候,我们村中的党员都会冒雨去堤坝旁边看堤坝的水位是否超过洪水的警戒线,如果超过洪水警戒线,我们也会在第一时间去疏散人群,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减少洪水对村民财产和人身的损害。真正让堤坝最害怕的就是一种昆虫——白蚂蚁,白蚁会在堤坝当中干燥的泥土当中去建造白蚁巢穴,白羽在建造潮汐的过程当中,在堤坝当中不断的挖洞前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当雨季来临时,堤坝一侧的水位上升,水压上升,水压就会通过白蚁挖的洞穴当中流向堤坝的另一边,再流的过程当中,会将堤坝孔洞当中的泥沙带走,至石孔洞越变越大,最后甚至会对整个堤坝造成破坏。”
 
“每年的冬季我们也都会,由党员和相关的技术人员去大坝旁边去对大坝进行检修,防止大坝出现白蚁穴之类的状况”
而对于每年雨季的洪水灾害,又分为了外洪和内洪两种,对于外洪来说,就是在村外的水系在降水特别大的时候,村外的水系洪水泛滥而流入村中,造成村中的洪水灾害。而内洪则是指在强降雨的情况下,当村内的降水达到一定程度,则会在村内的水系当中引起洪水。
村干部对三下乡团队也提出了期望:“我们这个三下乡团队的成员主要是由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系这个专业的团队成员组成,我也衷心的希望我们的三下乡队伍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自己的专业,去帮助我们七景村对于内洪排泄预防设施的建设。
 

要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午三下乡团队来到每一户村民的家中,用采访的形式,去更加的了解七景村的现实发展状况。村民王叔叔说:“七景村由原崔村村和红庙村合并而成。其南面与洪林村、宣茶村接壤。以前(2000年后)通过移民建镇,迁到现在的村子里,村里的基础建设比原来的村子好多了,大家的生活和原来的生活比起来也红火起来了。”七景村群众自主建设家园热情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
 
步入新时代,建设和美乡村发展被赋予新使命。合肥工业大学三下乡团队深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他们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加强自身思想建设,发光发热,积极投入到建设乡村的队伍当中。以青年的视角,用青春的汗水,谱写绚丽的青春之歌。

 
通讯员:刘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