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赴陕西探寻《平凡的世界》背后故事
2024-08-24 作者:杭稼青 来源: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关注: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是一位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路遥认为,“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7月16日至19日,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杭稼青,张博凯,殷晓语,承熠琼,李陶然和杜俊良六人组成的暑期“路遥文学寻踪”社会实践团队在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开展了为期四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探寻《平凡的世界》背后的故事”。
在活动开启前,小组各成员于7月16日从各地出发前往西安集结,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7月17日,活动正式开启。小组六位成员奔赴延安大学,祭扫路遥先生的墓地。路遥墓地位于文汇山之巅,墓前一座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静静矗立,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关注着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小组成员依次为路遥先生献上鲜花,鞠躬并共同默哀,深切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的离去。在路遥墓后,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十三个字高度凝练了路遥一生的创作理念和人生追求,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与人生道路上始终坚守的信仰。
18日下午,小组成员前往农村农林局,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在三下乡背景下清涧县的新建设。其中白主任指出,将“路遥文化”“红色资源”“经济建设”有机统一,能够有力促进清涧县的新发展。成员们通过白局长了解了清涧县目前基本状况,白局长同时指出接下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模块化生活化进行进一步发展。这一阐述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感受三下乡实践活动的内涵,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与基层生活的紧密关联。
7月19日,小组成员来到路遥先生的故乡——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并参观路遥纪念馆。杨馆长指出,现在的人民学的就是他这种奋斗,不怕苦、不怕难的这种精神,当然现在生活环境已经不像原来那么艰苦,但是他这种默默无奉献,不求回报的创作精神和生活精神依旧激励我们一代一代陕西人民。馆内陈列着路遥先生的照片、手稿、信函等珍贵文物,这些展品不仅详实记录了路遥先生的生平和创作历程,更生动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此外,团队还特别开展了“苏陕协作”圆梦微心愿,爱心助成长的公益爱心活动。队员们深入山区学校,与孩子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积极行动,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礼物,实现他们的小小心愿。


本次三下乡活动圆满落幕,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得以更深刻地感受基层生活,更透彻地理解路遥的创作背景,更真切地认识到文学与基层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对于像他们这样的00后及广大青年来说,路遥这种不忘初心,虚心谦功的高尚品质,路遥作品带来的顽强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在活动开启前,小组各成员于7月16日从各地出发前往西安集结,为后续的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7月17日,活动正式开启。小组六位成员奔赴延安大学,祭扫路遥先生的墓地。路遥墓地位于文汇山之巅,墓前一座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静静矗立,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望向远方,仿佛仍在关注着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小组成员依次为路遥先生献上鲜花,鞠躬并共同默哀,深切缅怀这位文学巨匠的离去。在路遥墓后,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十三个字高度凝练了路遥一生的创作理念和人生追求,也是他在文学创作与人生道路上始终坚守的信仰。






作者 杭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