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这个夏天,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三连依法治国社会宣讲实践团启程前往实践地,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关雄天作为团队的优秀个人成员,教育关爱、红色之行、基层人民调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不是再见,是好久不见
  “老师,你们以后还会来吗,关雄天们以后还能见到你们吗?”这是2023年夏天关雄天在第十四师二二四团三连即将结束三下乡实践时,曾经参与到关雄天们的普法小课堂的孩子们稚嫩的声音,面对离别,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一年之后的夏天,关雄天又来到了三连进行社会实践,见到了去年的小朋友们,再次感受到了连队干部们的关心与支持,他和三连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石大学子三下乡的故事一直在继续......
  图为今年团队成员再次达到实践地合照
 
  聆听童心,护航成长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教师,传递知识的光芒。”“我想成为一名宇航员,探索宇宙的奥秘。”“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英语老师,让语言连接世界。”“我希望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驰骋在赛场上。”……这是在爱心小课堂谈及梦想的瞬间,孩子们的眼眸中闪烁着璀璨的星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的同时,满怀激情地大声宣告自己的梦想。那铿锵有力的声音,如同未来的号角,充满了对明天的热望。
  图为现场儿童互动照片
  “我们不能随便欺负其他同学,也不能被其他同学欺负。如果关雄天们遇到欺凌事件一定要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能忍气吞声,要勇敢抵制欺凌行为。”这是我们进行法律和安全宣讲之后,小朋友真实说出来的。这些瞬间其实是希望。是一颗种子、一束萤火,是向上生长的光,又或是点亮内心的火。
 
  岁月无声,精神长鸣
  图为纪念馆“关雄天们永远是党的兵”模块照片
  “报告司令员,我们是二军五师十五团的战士,我们胜利完成了你交给我们的屯垦戍边任务。你要求我们扎根边疆,子子孙孙建设新疆,我们做到了。现在我们的儿女都留在了新疆,留在了和田。我们没有离开四十七团。”关雄天在实践之余来到四十七团沙海老兵纪念馆重温到了那些未曾被岁月冲刷的誓言。岁月峥嵘,如潮起伏,演绎着一段壮丽的历史。从军旅的青春年华到荒地的苦辣岁月,沙海老兵跋山涉水、破风沙,以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部惊心动魄的奋斗史诗。他们是那些执着者,那些不屈服于荒漠严寒、不畏惧挑战的守护者。在荒芜的沙海中,他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一个矗立于荒原上的绿洲。他们曾经承载着国家的期望,用满腔热血和不屈的意志,开辟出一条条繁荣的道路。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是奋斗的楷模,是我们永远值得敬仰的英雄。老兵已逝,但精神永存。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沙海老兵的精神将永远燃烧,指引人民边疆的建设与祖国的繁荣不断前行!
 
  学法致用,融于基层
  图为与调解员雍超群老师交流基层调解工作
  “解决基层纠纷,必须巧妙运用情、理、法三者,不能只讲法律规定,只有将社情民意与法律法规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定纷止争的效果。”这是三连人民调解员雍超群总结下来的基层调解经验。聆听了雍老师从事十余年的基层调解工作经历,法理与人情的平衡在基层调解中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提到的基层调解工作出现在了能接触到的现实,领悟到了法治工作的艺术与魅力。这不禁让学习法学的自己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业与职业规划。
  “半个月的实践固然短暂,但留下的不仅是知识与故事,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与梦想。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给孩子们带去的关爱与温暖,不会忘记沙海老兵的征途与精神,带着法治的信念继续前行。面对再一次的离别,我认为我们和三连的故事没有结束,石大学子三下乡的故事还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