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下,海平面上升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构成了巨大威胁。
为了积极响应党与政府的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河海大学“寻气候变化,探应对措施”研究生博士团于2024年7月8日至14日,专赴上海市开展了一场为期7天的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的滨海城市避灾移民研究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研究,为科学规划城市布局,增强城市韧性,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理论支持与现实依据。
一、进学府,览校园科学交流深学术
团队一行首先参观了复旦大学邯郸校区的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通过相关图文展示,成员们深入了解了海平面上升的科学原理、全球趋势以及上海地区面临的特定风险。成员们意识到,避灾移民具有复杂性和敏感性,需要考虑到人口迁移的社会经济影响、文化认同的保持、新居住地的选择与建设等问题,需要进行综合施策、科学规划。 
此外,实践团还参观了复旦大学校史馆和文创中心,对“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推进城市防洪建设”和“如何加强高校宣传以促进知识传播”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二、访单位,承匠心,展馆参观知规划
团队参观了上海工匠馆和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上海工匠馆,成员们不仅被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所震撼,更被他们身上那种对事业的热爱、对品质的坚持、对创新的追求所深深打动,领悟到了“大国工匠,铸就荣光”的精神内涵。同时,团队与上海总工会签署了校地合作共建协议,工会管理下的上海工匠馆将成为河海学子的社会实践基地。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成员依次参观了“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创新之城”展厅,目睹了上海城市建设复刻场景模型,对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深刻感受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原则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担当。
 
 
 
 
 
三、入社区听民声问卷走访集数据
为提高调研数据多样性、真实性、准确性,成员分别前往浦东新区四墩村和直属村、徐汇区田林社区和天平社区、宝山区海江新村和临江公园社区、崇明区吴家弄社区和瀛陈社区共4个区8个社区,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走访调查,交流了解各社区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以及当地创新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成员还深入各区的公园广场等地,与居民亲切访谈,就当地人群在海平面上升影响下的避灾移民意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及面临的挑战。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团队收集到了603份宝贵的一手信息数据。这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依据。
 
 
 
 
四、湖畔,观红林,接触自然感气候
团队先后前往滴水湖、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进行生态主题调研。在滴水湖畔,成员沿着湖边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湖水质量、水位变化以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细微差异,探讨这些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之间的潜在联系,直观感受气候变化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具体影响。在科普驿站,成员亲眼见证了科研人员如何通过人工种植、生态修复等手段,努力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寻气候变化,探应对措施。本次暑期调查实践活动不仅拓宽了成员视野,深化了成员对气候变化、生态治理及社区应对策略的理解,更让其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成员深刻认识到,面对海平面上升等全球性环境危机,需要社会各界不懈努力,以科学为依据,以人民为中心,共同探索出一条适合滨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日后,成员将继续深耕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科研实践,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河海大学“寻气候变化,探应对措施”研究生博士团
文字:尚婉玉
图片:尚婉玉 单文琪 梁兵
指导老师:施国庆 孙中艮 任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