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春日读书洗墨砚,南风吹来绿窗花。2025年1月,为积极响应“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号召,促进新疆、内蒙古地区教育发展,东南大学书享实践团将书香带去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九中学、新疆石河子市一五〇团中学及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九团中学,开展线上读书交流和趣味活动,分享一本书中的种种感动与思考,以书为媒,遇见精彩的灵魂和别样的人生。
  
  云端聚首,情牵千里学路
  
  东南大学书享实践团自成立之初,便怀揣着一颗传播书香、传递知识的初心,致力于将阅读的力量带给更多的青少年。我们深知,书籍是开阔视野、激发智慧的重要工具,也是遇见精彩的灵魂和别样的人生的媒介。第九期书享活动面向东南大学全体在校学生招募志愿者阅读导师,共有155位同学报名,最终招募36名来自不同学院和年级的志愿者。团队于活动开始前进行志愿者培训,并邀请往期志愿者作经验分享。
  
  优秀往期志愿者经验分享 周洲供图
  
  实践团全体成员深入了解了目标学校的学生兴趣和需求,力求让活动内容既有趣又富有启发性。为此,团员们精心挑选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内容和主旨涉及人性反思,生活风俗,社会奇谈,时代烙印等各个方向,分别是《我是猫》、《人间草木》、《灿烂千阳》、《思考,快与慢》、《追风筝的人》和《俗世奇人》。
  
  开营仪式上《我是猫》小组展示截图 汪锴供图
  
  2025年1月21日午10点整,团队举办开营仪式。本次活动邀请了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团委书记刘欢欢老师、内蒙准格尔旗第九中学校长助理张金玲老师、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九团中学德育处主任段美娟和新疆石河子市一五〇团中学德育处主任黄云致辞。每位志愿者对接3-4位小朋友。双方共同商讨交流时间,以线上会议和书信的方式定期交流,每周定期开展线上读书交流会。
  
  内蒙古准格尔旗第九中学校长助理张金玲老师致辞 胡骏铭供图
  
  跨越山川,屏间书海论道
  
  在《我是猫》中,我们随着一只无名猫,遍历明治维新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在《灿烂千阳》中,两名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阿富汗女性展现着爱和希望的力量;在《俗世奇人》中,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异士们各自有着非凡的技艺或独特的性格;在《人间草木》中,汪曾祺老先生用细腻隽永的笔触描绘着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人一景;在《追风筝的人》中,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表达着对战争的控诉,深刻反映了阿富汗的种族和宗教问题;在《思考,快与慢》中,以轻松随意的口吻向读者介绍大脑思考的两种方式,展现着逻辑思辨的魅力。
  
  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线上平台与各组的同学们进行了热情的互动开场,简要介绍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为提高互动性,团队成员设计了趣味十足的小小辩论赛,猜想人物,故事续写等活动,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复习了读书内容,还扩展了其他知识领域。
  
  《俗世奇人》小组日常交流活动截图 汪锴供图
  
  书墨相伴,奔赴知识远方
  
  书香共度实践团队至今已走过了四载光辉历程。团队以书香为纽带,面向各院系广纳贤才,招募了200余名心怀热忱的陪读志愿者,吸引了来自内蒙古、新疆地区的400多名初中生积极参与。从东南大学的校园,到内蒙古的辽阔草原,再到新疆的广袤大地,这场书香的旅程跨越了千山万水,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的界限。
  
  实践团合照 周洲供图
  
  “书享两地,青春同行”不仅是一场跨越千里的志愿服务之旅,更是一次爱与书香交织的心灵碰撞,是志愿者与营员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回忆的见证。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而营员们则以他们的热情与求知欲,展现了青春的力量与希望。这种精神的传承,不仅让两地青年在心灵上产生了共鸣,也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