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相传,筑梦寻光”实践队于1月19日至1月27日赴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与红色印记展览馆,开展以“胸怀强国之志,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在学院团总支书记艾书剑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文化调研、实地研学、志愿宣讲等形式,探寻红色记忆,赓续精神血脉,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图为保定市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 吕依帆 供图
  以学铸魂:深挖红色资源赋能实践。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紧扣主题制定方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特色,聚焦保定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创新,通过线上会议系统学习第二师范学校革命历史背景,梳理馆藏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1月18日,实践队召开动员会,分设理论宣讲组、新媒体创作组、志愿服务组,明确分工与规范,确保实践活动有序推进。
  图为实践队在为游客讲解纪念馆发展历程 吕依帆 供图
  躬身力行:沉浸式感悟革命精神。自1月19日起,实践队在保定市第二师范学校纪念馆,以“听、看、讲、行”四维联动的方式开展研学活动。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实践队参观了“红色火种”主题展区,认真研读邓中夏、何孟雄等革命先辈的手稿,深入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在“沉浸式剧本体验”活动中,实践队队员化身成1932年“二师学潮”中的进步青年,在还原的教室场景中模拟护校抗争,真实再现“二师学潮”的历史场景,亲身体会青年学子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爱国热忱。此外,实践队还积极投身纪念馆的志愿讲解服务,累计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10余场,服务人次超过200。队员们将革命文物故事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微课堂,开发“文物会说话”、“历史照相馆”等互动项目,帮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直观感受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队参观馆内文物 吕依帆 供图
  创新传播:让红色文化直抵人心。为扩大实践成果辐射面,实践队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矩阵,通过科技赋能与创意转化,让革命精神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线下设计红色主题展板,在纪念馆广场展出革命人物手绘肖像与经典语录,吸引市民驻足观看,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展览特别设计“时空信箱”互动环节,参观者可撰写电子明信片投递至指定历史年份,活动共收集到400余份深情留言。线上新媒体团队运用“年轻化表达”重构红色叙事,制作《热血青春·二师记忆》系列融媒体产品,发布在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热门社交平台,视频通过情景再现、文物解说等形式将红色历史娓娓道来,让观众深刻感悟革命精神。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青春脉搏与时代共振。此次“薪火相传,筑梦寻光”实践活动,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更是一曲新时代青年与百年红色血脉同频共振的壮丽和声。未来,新时代青年必将以更炽热的初心、更开放的视野、更创新的表达,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时代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的青春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