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青囊畲韵”暑期社会实践队踏入景宁,在梧桐乡的抽蓄项目工地与高演村厚朴林基地之间,探寻畲药产业打破边界、焕发新生的振兴之路。

  轰鸣的抽蓄项目施工现场,与不远处静谧的药田形成鲜明对比。可谁能想到,这个现代工程竟成了畲药升级的“秘密武器”?稳定的电力供应保障了药材烘干与加工,智能化管理系统更让农户种药有了“数字助手”。科技与传统的跨界牵手,让畲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在高演村,任书记带着队员们见识了厚朴林的“生态魔法”——碳汇交易让山林变成了“绿色银行”。而黄精基地里,“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让村民们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分红,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漫步药田,游客能体验药材采摘,孩子们可以参加研学活动,中医药文化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让畲药从单纯的农产品变身文旅“新宠”。

  从严格把控药材质量,到与科研团队合作培育良种;从打造特色品牌,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景宁畲药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如今,黄精不仅是地里的药材,更成了村民们致富的“金钥匙”。从靠山吃山到育山富民,畲药产业正书写着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