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上午,浙江万里学院“蜂酿山乡”社会实践队走进龙观乡养蜂场,与有着四十余年养蜂经验的何松才先生展开深入交流,近距离感受养蜂产业与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自幼便对养蜂怀揣热忱的何松林,在养蜂行业已深耕四十余载。谈及养蜂环境,他对龙观乡的自然条件赞不绝口:“这里生态优越,没有污染,对我们养蜂人来说,这样的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养蜂场。”交流结束后,何松林热情带领实践小队参观了他的蜂场,并邀请队员们品尝了刚取出的新鲜蜂蜜,让大家在清甜的滋味中,切身感受到了养蜂产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魅力。
随后,实践小队来到了中华蜂基地,陈忠法老师向实践小队介绍了养蜂产业发展:以“公司 + 基地 + 农户”模式发展中蜂养殖,有技术支撑,助力农户增收,还涉及蜂产品精深加工,打造“甬蜜”品牌,拓展乡村致富路。生态保护与科普:开展“保护生态、保护蜜蜂”主题科普教育,建蜜蜂科普馆、自然科普路线,举办农旅研学活动,宣传蜜蜂产业价值与生态意义 。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授粉者公园”,拓展蜂场、丰富蜜源植物,为蜜蜂等昆虫提供栖息与食物,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蜜蜂科普馆中,实践小队了解到中华蜂本土适应性更强,整体积极影响更突出。它对我国本土植物(如油菜、荔枝、油茶、山区野花等)的传粉效率远高于外来蜂种,能为更多种类的植物(尤其是深花管、零星分布的野生植物)提供授粉服务,促进这些植物的繁殖,维持本土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并且能够维护野生传粉者平衡:作为本土物种,中华蜂与其他野生传粉昆虫(如野生蜜蜂、食蚜蝇等)的生态位重叠度较低,资源竞争较弱,不易挤压野生传粉者的生存空间,反而能与它们形成互补,共同支撑传粉网络。
(文/李怡凝,图片/李加,来源/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蜂酿山乡”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