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医科大学“海椰”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走进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中心小学,为三年级(1)班41名学生带来了一场以“健康守护与自我成长”为主题的特色课程。来自医学专业的15名大学生通过“网络安全小卫士”、“口腔保健课堂”及“小小演说家训练营”三大模块,将医学专业优势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在碧海蓝天的海岛上为乡村儿童构筑起身心健康成长的“防护网”。
网络安全小卫士:筑牢数字时代的童年防线​
         上午9时,支教队员黄倚琳以“网络安全小卫士——保护自己,远离网络陷阱”为题开启课程。“大家知道什么是网络安全吗?它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呢?”同学们纷纷举起小手,踊跃分享自己在网络使用中的经历与见闻。在虚拟情景互动环节,黄倚琳老师设置了一个“游戏诈骗:免费皮肤陷阱”情景,让学生从“骗子”和“受害者”主人公两个角度思考,模拟网络安全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情景。“骗子”想尽办法用“免费好礼”诱导,“受害者”则在犹豫与动摇中逐渐认识到网络诈骗的隐蔽性与危害性,这种双向角色体验让网络安全知识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转化为孩子们切身的感受与认知。通过观看动画短片《叮咚背锅记》和《网络安全之信息泄露》,孩子们直观认识到点击陌生链接与信息泄露的严重后果;在“个人信息保护”情景模拟中,小朋友们通过找出图片中泄露的信息,了解到可以从身份信息,门牌号以及登录页面等方面进行信息的保护。
 图为学生上台回答网络安全问题。蒋京彤供图。
         “以后再也不能相信天上会掉大馅饼了呀!”学生姚传彬在互动后恍然大悟。课程还特别设置“如何设置密码更安全”环节,教导学生可以通过混合使用英文字母大小写与数字提高密码的强度,为网络账户筑起一道安全防线。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同学们的安全意识,教导了同学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为乡村儿童“触网”之旅保驾护航。
“小牙齿,大健康”认识牙齿——口腔保健实践课​
         “大家对我们的牙齿了解有多少呢?知道我们的牙齿有什么作用吗?”队员董哲奂以亲切地提问拉开课程序幕,“吃东西!”、“微笑!”、“说话!”,当董哲奂老师展示牙齿支撑面部结构的示意图时,一句“其实我们的脸需要依靠牙齿支撑,否则腮帮子会凹进去”引发孩子们的阵阵惊呼,有趣的画面、贴近生活的知识领域引发孩子们的强烈兴趣。
         课程的第二部分聚焦龋齿防治,董哲奂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言语介绍了龋齿的形成过程——“如果将牙齿比作是我们的家,那龋齿就像是我的房子慢慢变黑,穿孔,小洞都变成大洞的过程”,通过龋齿发展过程的图片,董哲奂老师讲解了龋齿的形成过程,比如含奶瓶睡觉,爱吃糖和喝碳酸饮料等都会促进其形成。“我们有没有同学是有蛀牙的呀?大家每天刷几次牙呀?蛀牙之后牙齿会不会痛呢?”在同学们的积极回答中慢慢引出蛀牙的影响以及修牙齿的费用之昂贵。“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蛀牙呢?”,董哲奂老师结合医学知识,阐述喝碳酸饮料为什么会引发蛀牙的风险,是因为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为口腔细菌创造理想的生长环境。针对预防措施,董哲奂老师给出建议“要按时刷牙,每天两次,早晚一次,每次要刷至少三分钟,使用含氟牙膏,少喝碳酸饮料”等。
         刷牙也是口腔保健的一大重要内容,在实践环节,董哲奂老师手把手给学生演示“巴氏刷牙法”:“45度角轻颤动,里外上下都要刷!”为巩固学习成果,现场设置“我是刷牙小能手”PK赛,孩子们对着黑板上的牙齿模型,比划着新学到的刷牙方式,加深印象。

图为队员董哲奂教学生“巴氏刷牙法”。 蒋京彤供图。
       这堂课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科学的护牙方法,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重视口腔健康的种子。
小小演说家:让每个声音都被听见
         在课堂的开始,周若溪老师以一段同学们熟悉的音乐为引,引出“演说”的概念。“那什么是演说家?”周若溪老师向孩子们抛出了这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同学们思考半晌,便说出了自己对“演说家”的认识与理解,“演说家就是站在舞台中央讲自己的故事的人”、“演说家是在舞台上演讲的人”“演说家是新闻主播”。
周若溪老师笑着揭晓答案“演说家是用语言、动作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人,通过声音技巧、肢体语言去制造想要的表达效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台下需要有观众!”,当被问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演讲?”时,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交朋友”、“可以表达自己的内心”、“可以让自己更自信更勇敢”。
         在课堂互动环节,周若溪老师开展了一个小游戏“我是小小演说家声音挑战”,孩子们轮流用不同声调朗诵“我是小小演说家”,从点评同学们的表现中学习到演说中吐字清晰、富有感情、声音洪亮等基本要求。随后,周若溪老师介绍了演说中必需的“神奇三要素”:对话、夸张比喻、肢体语言。
图为队员周若溪与学生开展课堂小游戏。蒋京彤供图。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需要完成一个一分钟挑战,面对“假设自己有一个超能力”的主题,同学们展开想象力,完成挑战,如“假如我会飞,我可以跟小鸟一样在天上自由飞翔!”“假如我会隐身,在公园玩可以抓小偷保护大家!”稚嫩而充满创意的演讲,展现出乡村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无限的想象力。通过这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演讲技巧,更收获了表达自我的勇气与自信。
        随着下课铃声响起,也宣告着广东医科大学海椰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第四天课程的结束,这场融合医学专业特色与素质教育的支教活动,不仅为乡村儿童播撒了健康生活的种子,更以“授人以渔”的方式传递了自我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