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地联动,助力边境地区发展。7月11日,“守边固防,兴村筑梦”实践支队于卡场镇人民政府会议室召开社会实践交流见面会。会议由卡场镇党委书记邓永军主持,镇党委副书记(专抓政法工作)沈春东,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刀威明,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丹静,团镇委副书记、通讯员郑庆玲,实践支队队长谭帅阳及支队全体成员共10余人参会。
  
  交流见面会现场
  
  首先,邓永军详细介绍了卡场镇政府的组织架构与人员分工,重点阐述了当地边境线长、民族聚居的复杂形势,提及多民族杂居的地域特点及常态化戍边工作现状,强调了卡场镇特色守边传统,为实践支队理解基层治理与边境防护的紧密关联奠定了基础。随后,谭帅阳从产业基础、旅游基础、民情基础三个维度,向镇党委干部介绍了支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详细阐述了民族团结、红色教育、调研实践、文化宣传等板块的具体安排,并就镇与村的交通方式、卡场镇水电站构成及文化园调研等问题进行提问。
  
  党委书记邓永军讲话
  
  接着,郑庆玲简要介绍了卡场镇基本情况,指出该镇曾获省级示范单位,党建矩阵采用四级党组织结构的网格化治理模式。她强调,卡场镇是汉族、景颇族、傈僳族等多民族融合的小镇,拥有多种特色文化节,常态化开展少数民族语言学习,始终注重民族团结,并建议支队结合“两弹一星”精神开展宣讲活动。紧接着,丹静重点强调,边境小镇宣传需严格规避敏感信息,黑河村墙绘工作应立足实际开展调研实践;卫威明介绍了村委会托管机制,为支队支教活动提供了实践方案。
  
  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副镇长丹静讲话
  
  最后,邓永军作总结发言,他阐释了“忠诚、勇敢、奉献、牺牲”的卫国戍边精神,强调“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哨所,一个农民就是一个士兵”的责任担当。同时,他寄语支队成员:“珍惜实践机会,积极学习,团队互助,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注意饮食卫生,以真情投入、乐于奉献的精神深入基层,力所能及地办实事。”
  
  集体合影留念
  
  此次交流见面会为实践支队后续工作明确了方向,既是校地协同服务边境发展的具体行动,也是青年群体深入基层、感悟戍边精神的生动实践。通过政企校的联动合力,不仅为边境地区的产业振兴、文化传承与民族团结注入青春力量,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在国家边疆治理与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为筑牢边境地区安全稳定屏障、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