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光影里,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之约
午后三点,碎金似的阳光穿过儿童服务站的玻璃窗,在水磨石地板上织出晃动摇曳的光斑。志愿者温老师正踮脚挂 “夏日粘土派对” 的横幅,红底黄字的布料刚拉平,身后就响起一片细碎的抽气声 —— 三十双眼睛齐刷刷望过来,像盛满了夏夜星光。
“提到夏天,你们最先想到什么呀?” 温老师的声音刚落,前排扎羊角辫的小姑娘 “噌” 地站起,辫子随着动作甩成小弧,奶声里裹着雀跃:“是外婆刚从井里捞上来的西瓜!绿皮上还挂着水珠,切开时‘咔嚓’一声,红瓤里嵌着黑籽,咬下去凉丝丝的,甜水顺着下巴流!”
她话音未落,后排戴黑框眼镜的小男孩已经急得把椅子蹭出半寸,脸蛋憋得像颗红樱桃:“还有奶奶的蒲扇!竹篾编的,摇起来‘呼嗒呼嗒’响,扇面上画着荷花,闻着有淡淡的竹香,扇风里还混着晚饭的菜香呢!”
图为实践队在支教。社区人员拍摄​
更多声音像刚开闸的小溪涌出来:“游泳池的浪花!扑在脸上凉冰冰的,溅到嘴里有点咸!”“萤火虫!晚上在草丛里飞,像会发光的小灯笼,抓在手里痒痒的!”“冰棒纸!撕开时‘沙沙’响,橘子味的冰棒化得快,滴在手上要赶紧舔掉!” 稚嫩的童声撞在墙上又弹回来,混着窗外的蝉鸣,把活动室酿成了一罐甜甜的蜜。
指尖上的魔法:粘土里长出的夏日王国
当五颜六色的粘土分到小手里,活动室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粘土被揉捏的 “窸窣” 声,像春蚕在啃桑叶。穿背带裤的豆豆把蓝色粘土搁在掌心,小手掌来回搓动,粘土渐渐圆得像颗鹅卵石,他又揪下一小块白粘土,用拇指摁成薄片,轻轻贴在蓝球上 ——“这是会冒泡泡的冰汽水!” 他仰起脸,鼻尖上沾着点蓝粘土,眼睛亮得像装了星星。
扎哪吒头的朵朵正趴在桌上,举着牙签在粉色粘土上细细划纹路。她的眉头微微蹙着,像只认真的小松鼠,划完又把粘土捧起来,对着光看了看,才满意地嘟囔:“妈妈买的水蜜桃冰淇淋,上面要撒芝麻碎才香。” 说着又捏起一点点黑色粘土,搓成米粒大的小丁,小心翼翼地粘上去。
“温老师,能给我点金色吗?” 角落里的小雨怯生生举手,手里的粘土已经捏成了蝉的形状,翅膀是半透明的浅绿。温老师刚把金色粘土递过去,他就立刻用指尖蘸了点,抹在蝉的眼睛上,“这样它就像树上的知了,眼睛亮晶晶的!”
最投入的是扎马尾的玲玲,她面前摆着红、黄、绿三种粘土,正把红色揉成长条,用尺子压出沟壑 ——“这是西瓜!” 她解释道,又把黄色捏成小方块,“这是哈密瓜!” 最后用绿色做了片叶子,“妈妈说夏天的水果最甜,我要把它们都做出来。” 阳光落在她的发梢,镀上一层金边,鼻尖沁出的细汗亮晶晶的,她却顾不上去擦,只顾着给 “西瓜” 贴上黑色的籽。
童心的馈赠:那些藏在作品里的小诗意
第一个举着作品跑过来的是文静的小宇,他捧着卡纸做的 “夏夜”,手指还在微微发颤:“温老师!您看!月亮掉进池塘里了!”
卡纸上,深蓝色粘土铺成的夜空上,被他用银色马克笔画了星星,池塘是更浅的蓝色,黄色粘土捏的月牙斜斜卧在水面,边缘还被他用指甲掐出了几道涟漪的弧度。“小鱼在围着月亮游呢!” 他指着几条银色粘土做的小鱼,每条鱼的尾巴都被捏得翘翘的,“它们以为月亮是好吃的!”
话音刚落,孩子们像归巢的小蜜蜂围过来,举着作品的小手在志愿者眼前晃成一片:“老师你看我的!” 穿碎花裙的琪琪举着个插满彩色糖针的雪糕,“这是草莓味的,糖针是亮晶晶的!” 戴虎头帽的壮壮捧着个纸盘,里面挤着粘土做的青蛙、荷叶、荷花,“这是我家后院的池塘,青蛙晚上会‘呱呱’叫!” 还有个小姑娘把所有元素都粘在一张卡纸上:西瓜、蒲扇、萤火虫、冰棒,她得意地说:“这是夏天的大集合!少一样都不行!”温老师蹲下来,看着孩子们举得高高的作品,忽然发现每个作品上都留着小小的指纹 —— 那是孩子们用掌心的温度,给夏天盖的章。
图为实践队在支教。社区人员拍摄​
晚霞与雏菊:一场未完待续的夏日童话
夕阳把天空染成橘子色时,温老师和志愿者们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摆在窗台上。瞬间,整面窗就成了热闹的夏日乐园:蓝盈盈的冰汽水挨着粉嘟嘟的冰淇淋,会发光的萤火虫停在西瓜上,掉进池塘的月亮旁边,几条小鱼正摇着尾巴。孩子们趴在窗边,你一言我一语地点评:“豆豆的冰汽水好像更好喝!”“朵朵的冰淇淋看起来甜甜的!” 小脸上映着晚霞和作品的彩色光晕,像一朵朵迎着光开的向日葵。温老师看着这一幕,忽然觉得掌心还留着粘土的温度,软软的、暖暖的,比傍晚的风更温柔,比天上的星星更明亮。第二天清晨,志愿者推开儿童服务站的门,猛地顿住了 —— 窗台上的粘土作品旁,多了个矿泉水瓶,里面插着几朵野雏菊,花瓣上还带着露水,歪歪扭扭的,像孩子们没摆齐的小脚印。阳光爬上来,给雏菊镀上金边,也给粘土做的月亮、西瓜、萤火虫都描上了亮边。那些带着指纹的作品,仿佛真的在晨光里眨起了眼睛,继续讲着昨天没讲完的夏日童话。
“原来给孩子们一块粘土,他们能还你一整个夏天。” 温老师笑着拿起手机,把这一幕拍了下来。照片里,野雏菊的影子落在 “冰汽水” 上,像给这场成长之约,盖了个温柔的邮戳。
通讯员 蒋尚熹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