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播撒知识 教育帮扶温暖童心——巢湖学院赴郎溪黎明村教育实践活动纪实
2025-07-17 作者:李岳瞳 来源:巢湖学院 关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乎民族复兴、人才培养与国家长远发展。为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巢湖学院数学与大数据学院12名暑期“三下乡”实践团成员,在指导教师郝江锋、冀祥麟带领下,带着装满教具的行囊与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走进郎溪县黎明村,以“用知识点亮乡村教育星火,照亮孩子们的未来之路”为信念,开展为期5天的教育关爱活动。他们以青春之力为乡村儿童的暑期添彩,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
趣味课堂:知识与欢乐的双向奔赴
"老师,魔方的角块要怎么转?""五子棋的活三我是不是赢了?"刚抵达黎明村党群服务中心,孩子们便围拢上来,亮晶晶的眼睛里写满期待。实践团延续前日"趣味+知识"的活动理念,精心设计数学、美术、文化认知等多维度课程,让课堂成为孩子们探索世界的"游乐场"。
 |
图一、团队成员李岳曈在教小朋友复原魔方 |
队长杨雯雯化身"立体几何魔法师",手持彩纸与剪刀,带孩子们动手折叠立方体:"看,这张正方形的纸通过折叠粘贴,就能变成有6个面的立体盒子哦!"孩子们屏息沿着折痕按压,指尖轻轻抚平每一道褶皱;有的小心翼翼涂抹胶水,有的举着成型的"小立方体"雀跃展示,教室里此起彼伏响起"老师你看!"的欢呼声。随后,她将数独游戏引入课堂——从4×4初级到9×9进阶,用"排除法""唯一解法"耐心引导。当11岁的小宇填完最后一个数字,举着贴满奖励贴画的练习本喊出"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完成数独!"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他眼里的自豪像星星在闪烁。
 |
图二、小朋友们在交流数独游戏 |
实践队员陈雅慧则将"艺术"送到孩子们的指尖。她备好彩色卡纸、亮片、丝带,以"夏日小扇"为主题手把手教学:"先对折卡纸剪出扇形,再用彩笔绘图案,最后粘上丝带当扇柄。"孩子们有的画绽放的荷花,有的贴星星贴纸,有的用亮片拼"黎明"二字。30把形态各异的小扇子在课桌上铺展开,宛如一片色彩斑斓的"扇海"。"我的扇子要送给奶奶,她夏天总给我扇风。"一位八岁小朋友举着画西瓜的扇子说。陈雅慧轻轻摸了摸他的头:"你们的想象力,就是最珍贵的艺术。"这些瞬间不仅是知识的收获,更让实践团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温度——它不仅是单向的传授,更是情感的联结与心灵的唤醒。
文化浸润:让家乡情怀扎根心田
7月4日下午,"郎溪故事"课堂上,实践队员李艳通过精心制作的PPT,带孩子们"云游"家乡:从风光秀美的石佛山、龙须湖,到历史悠久的建平镇古街;从"中国绿茶之乡"的茶香故事,到非遗"小马灯"的传承记忆,课堂里不时响起孩子们的惊叹与讨论。这堂课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让孩子们看见家乡的美好,进而生出发自内心的认同与骄傲。
 |
图五、非遗小知识抢答环节 |
双向成长:教育帮扶路上的温暖回响
暮色浸染时,实践团带着孩子们的手工作品与满车欢声笑语返程。回宿舍的公交车上,成员们纷纷分享感悟——秦刘亮翻看着活动照片感叹:"当孩子举着数独本说'老师我还想再挑战',所有准备都值了!"陈雅慧轻声道:"那个要把扇子送奶奶的孩子,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教育帮扶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延续。"
队长杨雯雯更直言:“我们希望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启明星’,而他们眼里的光,也照亮了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指导教师郝江锋则欣慰于学生的变化:“他们的实践能力与责任感,在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显著提升了。”每一次融合尝试,都是对孩子们综合素质的一次助力,也让实践团收获了无数关于成长与希望的美好瞬间。教育帮扶的故事仍在继续。黎明村的孩子们用越来越明亮的眼睛期待下次相遇,而实践团成员们也带着更深刻的感悟重新出发——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在这场实践中读懂了教育的重量:它是点燃希望的星火,是连接代际的桥梁,更是一场关于成长的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