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将医学专业知识下沉基层,2025年6月19日至27日,我校“青春筑梦家乡行·基层服务践初心”社会实践团队携手睢阳尚嘉中医院,深入社区开展为期7天的健康服务实践,为基层群众筑起健康防线。
  
  三维筹备:精准对接银发健康需求
  
  实践团队提前3天与社区负责人沟通对接,走访社区老年家庭,了解到老人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管理难题,据此构建“需求调研-方案定制-资源联动”筹备体系:与医院共同制定《老年健康服务标准流程》,明确血压测量需静息5分钟、血糖监测需记录前3日饮食等注意事项,通过“线上微信群+线下公告栏”发布活动预告,提醒大家做好准备,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为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分阶服务:全周期守护老年健康
  
  晨间精准监测:动态健康管理,我们团队自6月19日起,每日6:30,团队按“登记-检测-录入-评估”四步流程服务:使用专业设备为老人检测,对服用降压药者增加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为每位老人建立A4健康档案,记录各项指标,用颜色标注异常值针对血压连续异常的老人,对于常来测量的老人,队员们会细心留意数据变化,为老人们提供即时的健康信息,让团队对社区部分老人健康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午间急救工坊:沉浸式技能实训
  
  每日开展急救知识实训:利用团队专业优势,将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推广,队员们在社区负责人帮助下,用安妮模型演示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运动损伤简易贴扎的操作演示,精确讲解“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以及人工呼吸的流程”,设置成人/儿童异物梗阻、关节扭伤3类模拟场景队员手持压力反馈仪一对一指导,退休教师陈阿姨感叹:“以前觉得急救很简单,今天才知道按压深度不够根本没用!”
  
  校地联动: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
  
  睢阳尚嘉中医院作为此次实践单位,提供“四保障”:医疗保障:医护人员组成督导组,每日审核数据;物资保障:血糖试纸、急救模型等;培训保障:开展岗前培训,强化操作规范;数据保障:开放医院系统接口,导入检测数据,社区居委会承担秩序维护、场地协调等职能,此模式使得实践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成效显著。
  
  青春感悟:在服务中践行初心
  
  实践结束时,李奶奶说“你们测的比诊所还准”时,突然懂了“首诊在基层”的意义。队员们实现三重成长:专业认知:发现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需静坐3分钟再测量;沟通能力:用方言将“BMI指数”转化为“体重相当于3袋面粉”;职业认同:为独居老人自发形成“三日一随访”机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仅拉进了我们与老人的距离,传播医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尊老敬老意识,展现人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撰稿人:小杨,摄影师: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