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晨光透过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为整装待发的"红耀兴农先锋队"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精心整理的靖远县地方志文献,开展为期5天的'乡村振兴青春行'实践活动,用专业学识服务农业发展,以躬身实践书写青春答卷。
  
  图1兰州理工大学'红耀兴农先锋队'出征
  兰州理工大学实践团抵达靖远县后,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亚伟带领实践团队与县团委书记张琦进行工作对接。县团委书记张琦用"三个一"生动介绍了靖远特色:一条黄河(境内流长154公里)、一片沃土(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两张名片(枸杞、羊羔肉)。"这里每寸土地都浸润着黄河水的滋养,"张琦书记说,"靖远的故事,是黄河与土地共同书写的乡村振兴篇章。"会上,双方就实践调研行程、实践项目对接等事项达成共识,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2社会实践团与靖远县团委工作对接会合影
  7月15日上午,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耀兴农先锋队"联合清华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实践团队,在靖远县团委张琦书记的陪同下,深入五合镇枸杞种植基地开展产业调研。三校学子以跨学科视角,通过实地考察、农户访谈、样本采集等方式,系统调研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枸杞全产业链发展现状,共同探寻"甘味"农产品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的创新路径,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
  图3兰理工实践团队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对外贸易经济大学实践团队交流学习
初探产业脉络:从田间到车间的全链条调研
  实践团一行沿着靖安乡蜿蜒的乡间小路前行,伴着队员们热烈的交流声,首先走进了当地枸杞交易市场。刚踏入市场大门,一股浓郁醇厚的枸杞清香便扑面而来—新鲜枸杞的甘甜与晾晒后干果的馥郁在夏日空气中交织,酝酿出独属于靖远枸杞的独特气息。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枸杞展览厅。展厅内,各类枸杞样品整齐陈列,从鲜果到干果,从散装原料到精装礼盒,全方位展现了枸杞产业的丰富业态。张琦书记详细讲解了枸杞从田间种植到加工包装的全流程,让队员们对靖远枸杞产业有了系统且深入的认识。在加工车间,实践队员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亲眼见证了枸杞分拣、清洗等加工环节,近距离感受产业标准化生产的严谨性。
  
  图4展览厅中的枸杞
  
  图5枸杞晾晒
 
  图6在讲解员带领下实践队员体验枸杞加工流程
深入种植基地:田间地头的"青春实践课"
  在五合镇万亩枸杞种植基地,实践队员们迎来了一场生动的"田间课堂"。晨露未晞的枸杞园里,一串串饱满的果实如红宝石般缀满枝头,在朝阳下折射出晶莹的光泽。"队员们注意到,每株枸杞树下都铺设着节水滴灌管道,现代化农业设施与传统种植智慧在这里完美融合。
  
  图7种植基地中的枸杞
青春躬耕:枸杞园里的劳动课堂
  在五合镇枸杞种植基地,"红耀兴农先锋队"的队员们手持果农准备的采摘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经验丰富的果农现场示范采摘要领:"拇指和食指捏住果柄,轻轻上提,要像对待婴儿一样温柔。"队员们很快掌握了技巧,在枝叶间灵活穿梭。当夕阳为枸杞园披上金纱,队员们捧着沉甸甸的收获,不仅带回了鲜红的果实,更收获了"粒粒皆辛苦"的真切体会。这场田间课堂,让青春在劳动中绽放出最动人的光彩。
  
  图8实践队员体验枸杞采摘过程
创新赋能:田间直播间里的"枸杞故事"
  实践队员武岩将直播间直接设在千亩枸杞田中,通过镜头带领网友"云参观"枸杞种植基地,用青春语言生动讲解靖远枸杞的百年种植历史和现代有机培育标准。直播中,团队实时展示了从采摘、分拣到包装的全流程,并现场检测枸杞含糖量等品质指标,让观众直观感受这颗"陇上名品"的卓越品质。据悉,靖远枸杞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以及"甘肃省十大名果"等多项荣誉,这场创新形式的"田间直播"不仅让更多人了解了这颗"致富果"背后的故事,更通过电商新渠道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
  
  图9实践团队成员武岩直播助农
  
  图10红枸杞映红青春——实践团枸杞丰收合影
实践成果: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7月15日实践结束之际,在靖远县枸杞交易市场上,"红耀兴农先锋队"与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科技局局长李海瑞及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任海伟教授共同见证了实践成果。镜头定格下队员们灿烂的笑容,他们手持调研报告,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扎根乡村、服务产业的使命担当。这场实践不仅为靖远枸杞产业带去了年轻视角的创新建议,更让大学生们在田间课堂中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历,实现了青春价值与乡村振兴的双向赋能。
           
  图11实践团队与任海伟院长在枸杞交易市场合影
  
  图12师生实践团队与科技局领导合影
  为深化党性修养,汲取奋进力量,同时近距离感受现代农业蓬勃脉动,兰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耀兴农先锋队”携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实践团队,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踏寻红色教育,问计绿色振兴”党性学习教育暨现代农业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实践的双重成效。
追寻革命足迹砥砺初心使命
  7月16日,兰州理工大学"红耀兴农先锋队"赴靖远县鱼龙山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向革命圣地鞠躬致敬,参观红军窑洞遗址,远眺虎豹口渡口。讲解员深情讲述鱼龙山的红色故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承载的革命历史厚重感,以及先辈们为理想信念奋斗的伟大精神。通过实地学习,队员们表示要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图13实践团在红军纪念碑前鞠躬致敬
          
  图14杨红玉讲解员向实践团队成员讲解
  
  图15兰理工团队与外贸大团队在纪念碑前合影
  带着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兰州理工大学"红耀兴农先锋队"转赴北湾镇新坪村开展现代农业调研。在新坪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园,队员们深入智能温室大棚,实地考察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技术如何突破寒旱环境限制,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环境智能调控系统可使作物产量提升3-5倍;在村蔬菜交易市场,队员们观摩了电子结算、冷链物流和质量检测等现代化交易流程。当品尝到园区种植的黄瓜时,队员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品质提升和产业效益,为思考寒旱农业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
  
  图16棚内种植的黄瓜
  
  图17兰理工实践团队和外贸大实践团共品智慧农业成果
科技赋能农业,绘就振兴蓝图
  7月16日下午,在靖远县团委张琦书记陪同下,"红耀兴农先锋队"走进白银东湾农业示范园开展科技农业调研。团队成员先后考察了智能温室、特色种植区和农产品加工展示区,亲身体验现代农业科技的魅力:在智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和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环境调控;在特色种植区,新品种作物展现差异化竞争优势;在加工展示区,各类深加工产品彰显农业产业化成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作用。此次调研不仅拓展了实践团队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更启发了对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入思考,为后续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产业经验和技术参考。
  
  图18东湾示范园区中的水车
  
  图19示范园中的各种无土栽培植物
  在结束东湾高效农业示范园的参观学习后,实践团队马不停蹄地前往瓜园村,继续开启一段充满收获的乡村探寻之旅。在张琦书记陪同下,队员们首先深入田间考察水稻种植全流程,从品种选育、秧苗管理到插秧技术,系统了解了现代农业技术在传统作物种植中的应用。随后走进村史馆,通过陈列的农具、生活用品等,直观感受村庄的历史变迁。一件件斑驳的犁耙、泛黄的老照片,无声诉说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这场"从田间到馆内"的沉浸式调研,既让队员们掌握了水稻种植的现代农业知识,又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实践团队思考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现实参考。
           
  图20瓜园村的风土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