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让非遗“活”起来
2025-07-21 作者:通讯员 席莹 来源:“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关注:
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泰州美术馆举办“非遗新势力・青春创未来”主题活动,通过科普与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非遗文化在暑期走进大众生活,展现传统技艺的当代活力与独特魅力。
正文:2025年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泰州美术馆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推广活动。作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活动以创新的形式连接传统与现代,让看似遥远的非遗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在暑期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为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体验,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科普形式创新,拉近与非遗的距离
活动从生动有趣的科普环节开始,团队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讲解和单向灌输,采用PPT动态演示、视频故事化呈现和问答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非遗文化。PPT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受众的接受习惯,漆扇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配有动画解说,从漆液的提取到扇面的处理,直观清晰;中国结的编织过程用动态线条标记出路线,让参与者能轻松跟上节奏。视频则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了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如将中国结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用漆扇工艺制作装饰品等,拉近了非遗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问答环节更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志愿者们准备了小礼品,对回答正确的参与者给予奖励,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非遗的了解。
体验互动升级,玩转传统技艺
科普之后,剪纸和漆扇制作体验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志愿者们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应对方案。在剪纸区,志愿者们先向大家介绍了剪纸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一位大爷一开始有些犹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尝试了简单的窗花剪纸,当看到成品时,他高兴地说:“没想到老手艺这么有趣,这个暑假过得真有意义!”漆扇制作区更是热闹非凡,大家发挥想象力,有的模仿古人的雅致风格,有的则大胆创新,制作出充满个性的作品。志愿者们在一旁随时提供帮助,解答大家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品。整个体验过程轻松愉快,大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乐趣与魅力。
实践收获满满,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活动吸引了众多暑期前来美术馆参观的市民参与,有带着孩子来接受文化熏陶的家长,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有想丰富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大家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满意而归,不少人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作品,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参与者的积极反馈和美术馆的高度认可,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部分体验材料准备不够充足,导致个别参与者需要等待补充材料;活动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剪纸区一度出现排队现象。未来,团队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活动策划,在材料准备上更加充分,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避免出现拥堵情况。同时,团队计划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与更多文化场馆合作,开展系列非遗推广活动,让更多人感受非遗之美,用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通讯员 席莹
正文:2025年7月18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泰州美术馆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推广活动。作为团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活动以创新的形式连接传统与现代,让看似遥远的非遗文化变得触手可及,在暑期这个特殊的时间段,为不同年龄段的参与者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文化体验,让非遗文化真正“活”起来。

科普形式创新,拉近与非遗的距离
活动从生动有趣的科普环节开始,团队摒弃了枯燥的理论讲解和单向灌输,采用PPT动态演示、视频故事化呈现和问答互动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绍非遗文化。PPT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受众的接受习惯,漆扇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配有动画解说,从漆液的提取到扇面的处理,直观清晰;中国结的编织过程用动态线条标记出路线,让参与者能轻松跟上节奏。视频则以故事化的手法,讲述了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应用,如将中国结元素融入现代服饰设计、用漆扇工艺制作装饰品等,拉近了非遗与大众日常生活的距离。问答环节更是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志愿者们准备了小礼品,对回答正确的参与者给予奖励,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加深了对非遗的了解。
体验互动升级,玩转传统技艺
科普之后,剪纸和漆扇制作体验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志愿者们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还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了应对方案。在剪纸区,志愿者们先向大家介绍了剪纸的基本手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图案进行创作。一位大爷一开始有些犹豫,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学不会,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尝试了简单的窗花剪纸,当看到成品时,他高兴地说:“没想到老手艺这么有趣,这个暑假过得真有意义!”漆扇制作区更是热闹非凡,大家发挥想象力,有的模仿古人的雅致风格,有的则大胆创新,制作出充满个性的作品。志愿者们在一旁随时提供帮助,解答大家的疑问,确保每个人都能顺利完成自己的作品。整个体验过程轻松愉快,大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着传统技艺的乐趣与魅力。

实践收获满满,助力非遗传承发展
活动吸引了众多暑期前来美术馆参观的市民参与,有带着孩子来接受文化熏陶的家长,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也有想丰富退休生活的老年人。大家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满意而归,不少人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作品,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参与者的积极反馈和美术馆的高度认可,让团队成员备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大家也清醒地认识到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部分体验材料准备不够充足,导致个别参与者需要等待补充材料;活动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剪纸区一度出现排队现象。未来,团队将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活动策划,在材料准备上更加充分,合理安排各环节时间,避免出现拥堵情况。同时,团队计划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与更多文化场馆合作,开展系列非遗推广活动,让更多人感受非遗之美,用青春力量助力非遗传承与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通讯员 席莹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