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华夏大地上有数不尽的村庄星罗棋布于青绿山水之间,繁荣时代的村民生活是否幸福、美好,农村如何走向永续发展之路以及如何保护好生态环境,保障群众生活舒适度等问题都是需要去考察研究的,青岛农业大学菁英聚莱,诗“化”产芝赴山东省莱西市产芝湖新村实践服务团深入挖掘探索了环境治理背后的故事。
7月27日一大早,团队成员们走在乡间路上,乡村幢幢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炊烟袅袅从屋顶飘散出来,非常宁静、雅致。但是队员们知晓,一些环境治理问题却可能隐身在这美丽的面纱之下。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户的思想状况,队员分成了2组分别走访了不同的农户家里,队员们敲开了禁闭的大门,开门的是一位面容慈祥的村民奶奶,队员们一声“奶奶好”之后,队员异口同声道出了来此的意图,嗓音清亮,语气亲切。奶奶听了非常高兴地招呼大家并让座,主动为大家奉上自家种的水果,十分热情地笑道:“来吧,快来坐吧!有什么问题你们尽管问吧。”
队员们围坐在奶奶身边,询问着村里这几年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队员们很好奇地问道:“奶奶,您感觉这几年咱们村变化最大的是什么呢?”奶奶回答说:“变化大着呢,你看这厕所吧,过去我们村里的厕所就是一个坑,没有遮挡,脏乎乎的,臭烘烘的,尤其是到了夏天,蚊虫苍蝇到处飞,要是碰上下雨天,满地污水;而现在,家里家外统一更换了新厕所,看起来干净又卫生,上厕所自然也方便了不少,再也不用夏天捏着鼻子走路了。”说着话奶奶的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向上一翘。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询问村民奶奶厕所改造问题。毛子怡、朱秀茹摄。

图为村民在向团队成员讲述村内近几年变化。毛子怡、朱秀茹摄。
听着奶奶的描述,队员们仿佛看到了昔日厕所脏乱差的样子,也深深体会到如今厕所干净整洁给乡亲们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团队成员随即提出问题:“在整改厕所过程中,您是否遇到了哪些困难?”
奶奶回忆起说:“当初,我们对这件事还是有些顾虑,毕竟要改厕,要花钱,还要费点事儿,但村干部们到家里做工作,一次次到家里去,把整改的好处说给我们听,现在想一想,这功夫是值得花出来的,也是很美的事儿!”
团队成员从奶奶家出来后,看到有一户村民门前摆放着可分类投放的垃圾桶,于是,队员们敲开了这家村户的房门,介绍来意后,村民阿姨赶忙停下手里的活,让队员们坐下聊,“阿姨,您觉得咱们村现在垃圾处理的怎么样啊?”队员问道。
阿姨仰头笑道:“嗯,不错!这里曾经垃圾遍地,到了夏天就臭气熏天,任谁来都不甘心。如今好了,村里把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种上花花草草,建起了一座座新房屋。没事的时候,我就组织村里村外的人一起到广场上跳跳舞,别提有多高兴了。”

图为村民为团队成员介绍村内污水排放问题。毛子怡、朱秀茹摄。
在与村民们交谈的过程中发现,环境治理使村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让队员们都感到十分感动。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上,更重要的是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
但是队员们都清楚,整治乡村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整治过程中还面临很多问题,比如经费不足,技术水平不够高、村民的认识还不够高等等,但是在政府的帮助与支持,村里干部做到位的群众工作以及村民的全力配合下,这些缺点和不足都能够被慢慢改正过来。
通过这次对村居户群的全面调查走访,队员们进一步了解到了当地环境治理工作之难以及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队员们深感身上的重任,以后要继续宣传这样的实事案例以及经验,为更多村庄环境的改善,提供可借鉴之处。
站在满是希望的大地上,队员沿着道路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用手触摸农村现状,用脚丈量农村每寸土地。团队成员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环境会越来越好,更多的中国人会生活得更加幸福。而身处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青年,也要有心于祖国的发展建设,为自己也为伟大的祖国不断努力。以后定能够写出更多更好的温暖乡村环境治理的故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