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智汇益行实践队走进学府小区,这次,我们带着对雷锋精神的敬仰与理解,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不同于AI主题的科技探索,雷锋精神跨越时代,在交流分享中,让社区居民重温奉献的力量、互助的温暖,也让实践队在传承精神中收获成长。

一、回溯雷锋精神:时代坐标里的永恒光芒
宣讲开场,实践队成员从雷锋的生平讲起。一张张老照片投影在幕布上,雷锋在工地推车运砖、在学校辅导学生、在火车上为乘客服务,画面虽已有些泛黄,却挡不住他眼神里的热忱。成员们讲述着“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从帮助列车员打扫卫生、照顾老人小孩,到利用休息时间帮战友洗衣服、给乡亲们治病,把雷锋精神的内核——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一点点剖析给居民听。

社区居民们围坐聆听,有的微微前倾身体,有的轻轻点头,眼神里透着对过往岁月的敬重。当讲到雷锋在日记里写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现场安静得能听见呼吸声,这句话像一把小锤,轻轻叩击着大家的心。这一环节,就像为居民打开时光隧道,让雷锋精神从课本、从传说,变得真实可触,明白它是一个个具体的善举,汇聚成照亮时代的光。
 

二、新时代雷锋精神:在传承中创新
光回溯过去不够,实践队还带来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故事。成员们讲述“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事迹,他坚持20年无偿献血、资助贫困学生,带动身边人成立爱心团队;分享疫情期间,社区志愿者们像雷锋一样,为居民送菜买药、站岗值守,在平凡岗位践行奉献。还提到,现在的“雷锋精神”,可以是给迷路老人指个路、帮邻居取个快递,是科技助力下,用网络为山区孩子捐课、为公益项目筹款。

这些故事让居民们耳目一新,交流声渐渐响起。一位大叔感慨:“原来雷锋精神没走远,咱身边这些帮忙的事儿,也是在传承!”有人提问:“现在生活节奏快,怎么才能像雷锋一样持续做好事?”实践队成员回应:“不用刻意追求‘大善举’,把日常小事做好,坚持帮助他人,就是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这一番分享与交流,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有了更贴近生活的注解,让居民明白,传承不是复刻过去,而是用当下的方式,把奉献与互助延续。
 

三、社区里的“雷锋行动”:从聆听走向实践
听完分享,实践队发起“社区雷锋行动”倡议,鼓励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雷锋精神。现场,大家热烈讨论能为社区做的事:有人说“我会修家电,以后免费帮邻居看看”,有人提议“周末组织大家一起打扫社区花园”,还有人说“可以成立互助小组,帮老人手机挂号、教小孩作业” 。实践队成员趁热打铁,和居民一起梳理“社区雷锋清单”,把想法变成具体可做的行动。

一位阿姨当即报名参加互助小组,笑着说:“以前觉得雷锋精神离自己远,现在知道,咱也能当‘社区雷锋’!”这一幕,让宣讲真正落地,雷锋精神不再只是聆听的故事,而是要走进社区日常、居民生活的实践。
 

 四、实践感悟:让精神传承有温度
这次雷锋精神宣讲,于实践队而言,是一场精神洗礼。我们传递着几十年前的温暖故事,也见证着新时代居民对奉献的理解与践行。在社区里,从老照片里的雷锋,聊到身边的志愿者、未来的互助行动,每一步都让雷锋精神变得更具体、更可及。

居民们的热情与认同,让我们明白,雷锋精神从未过时,只要找到贴近生活的传递方式,就能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未来,智汇益行实践队会继续把这样的精神宣讲带进更多社区,让雷锋精神的火种,在一次次实践交流中,点燃更多人心中的奉献之火,让互助与温暖,成为社区最动人的底色,让我们在传承精神的路上,收获更多成长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