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精神,全面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我校开展了202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组织,各学院根据线路实际需求,开展了“行走的大思政课”专项社会实践。据悉,“行走的大思政课”品牌项目,不仅是我校文旅部2025年度文化艺术职业教育和旅游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践创新项目,也是我校牵头开发的宁波市大思政课实践研学路线。“行走的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线路聚焦宁波市优质文旅资源和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定了寻迹溯源线、共同富裕线、红色寻根线、海丝文化线、阳明文化线、国防安全线、新质生产线、深化改革线、绿水青山线、书香文韵线、商帮精神线、甬城味道线等12条线路, 旨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深度融合,学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红烛兴农”实践小分队沿着宁波乡村的时代发展脉络,踏上寻迹溯源之路。他们穿梭于革命历史与振兴实践之间,真切感悟着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强劲脉搏。其中,余姚横坎头村为这次实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走进横坎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的村庄“振兴答卷”,生动展现着这里的蓬勃生机。2003年和2018年,横坎头村先后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 。信中提到“只有老区人民富裕了,才谈得上浙江人民的共同富裕;只有老区人民实现了小康,才谈得上浙江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只有老区达到了现代化目标,才谈得上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

        在党的关怀与引领下,该村确立“红色旅游+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了解到村里的“红芯”植物工厂,其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还为30余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6万余元。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同学们了解到村里通过发展红色文旅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众多,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和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提高。

        曾经,横坎头村饱受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困扰。但在总书记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村庄深挖红色根脉资源,实现了从贫困山村到振兴样板的华丽蜕变。这让我们深刻感悟到,总书记对乡村发展的重视,对人民幸福的牵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将这份担当与信念融入学习与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横坎头村的参观学习过程中,实践小分队师生深入了解村庄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渊源,深刻领悟到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村庄发展注入的强大动能。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党员服务中心,发展规划图与党建创新案例,鲜活呈现出横坎头村依托红色资源,融合发展红色旅游与特色农业的丰硕成果。

        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同学们的感悟愈发深刻:当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乡村发展的鲜活实践同频共振,“感悟时代发展”便有了最生动的诠释、最真切的注脚。宁波大地上的每一步坚实前行,都深植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初心的坚守,更激荡着在传承中创新、在溯源中奋进的磅礴力量。这份力量,正激励着青年学子真正读懂时代脉搏、主动融入时代洪流,在投身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的实践中,以青春之力书写担当,让青春之花在时代沃土上绽放出最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