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课 指尖传承,邂逅千年之美——写给石河子150团孩子的一封长信
2025-08-19 来源:官梓艺 关注: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从南京越过三千里,把四样东西放进背包,
只想在石河子150团,和你们交换一段心跳。
第一样,是一朵绒花。
它曾在金陵宫墙下盛放,也在秦淮灯船边低垂。
如今,它在你们指尖重新醒来
——六根绒棒,轻轻一拧,
便把唐宫的温柔、秦淮的灯火,
拧成一朵小而倔强的“荣华”。
你们别在发梢,也替它找到了新的春天。
第二样,是一片叶子。
它原本长在江南的柳岸,被雨声敲得发亮。
现在,它伏在戈壁白杨的枝头,等你们的小锤落下。
一声脆响,叶脉绽开,
胡杨的倔强、骆驼刺的锋利,一起渗进布里。
你们用一片叶子,替叶片写下:我在这里,扎下根。
第三样,是一把竹扇。
它曾是秦淮河边最寻常的一缕风,被篾青细细地编进夏天。
今天,它穿过经纬,在你们掌心重新成形
——扇面一摇,吹来的不只是凉意,
还有两千年前班固的诗句,和南京城墙上斑驳的光影。
第四样,是一团棉絮。
它长在你们脚下的棉田,也学自咸阳的指尖。
你们把它贴成雪山、贴成牛羊,贴成科学家佝偻的背影。
最后,它悄悄告诉你们:我的家乡,也是我的远方。
四样东西,四种非遗。
我们想说的其实很简单:
传统不在玻璃柜里,它在你们的呼吸和心跳之间。
等你们长大,也许会忘记今天课桌的温度,但请记得——
那一朵绒花、一片叶子、一把竹扇、一团棉絮,曾经替南京向你们问好。
——东南大学「怦然新东」支教团队
单位:怦然新东·无线梦想支教团
作者:张彤彤 周奇洋
我们从南京越过三千里,把四样东西放进背包,
只想在石河子150团,和你们交换一段心跳。
第一样,是一朵绒花。
它曾在金陵宫墙下盛放,也在秦淮灯船边低垂。
如今,它在你们指尖重新醒来
——六根绒棒,轻轻一拧,
便把唐宫的温柔、秦淮的灯火,
拧成一朵小而倔强的“荣华”。
你们别在发梢,也替它找到了新的春天。

第二样,是一片叶子。
它原本长在江南的柳岸,被雨声敲得发亮。
现在,它伏在戈壁白杨的枝头,等你们的小锤落下。
一声脆响,叶脉绽开,
胡杨的倔强、骆驼刺的锋利,一起渗进布里。
你们用一片叶子,替叶片写下:我在这里,扎下根。

第三样,是一把竹扇。
它曾是秦淮河边最寻常的一缕风,被篾青细细地编进夏天。
今天,它穿过经纬,在你们掌心重新成形
——扇面一摇,吹来的不只是凉意,
还有两千年前班固的诗句,和南京城墙上斑驳的光影。

第四样,是一团棉絮。
它长在你们脚下的棉田,也学自咸阳的指尖。
你们把它贴成雪山、贴成牛羊,贴成科学家佝偻的背影。
最后,它悄悄告诉你们:我的家乡,也是我的远方。

四样东西,四种非遗。
我们想说的其实很简单:
传统不在玻璃柜里,它在你们的呼吸和心跳之间。
等你们长大,也许会忘记今天课桌的温度,但请记得——
那一朵绒花、一片叶子、一把竹扇、一团棉絮,曾经替南京向你们问好。
——东南大学「怦然新东」支教团队
单位:怦然新东·无线梦想支教团
作者:张彤彤 周奇洋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