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在中国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现场,浪里白条实践团师生与参赛学生的技术研讨持续升温。这场聚焦“水下科技+黄河生态”的跨界交流,让前沿技术与实际治理需求实现精准对接。
“我们在黄河三角洲监测时,常因水下植被缠绕机器人而中断作业。”实践团成员提出的问题,引发某参赛队学生共鸣:“我们研发的柔性机械臂可避开障碍物,或许能改良后用于黄河湿地监测。”双方当场用草图推演技术结合方案。
实践团导师还引导讨论聚焦治理实效:“黄河治理需要低成本、易维护的设备,不能只追求参数先进。”参赛学生纷纷表示认同,某队队长说:“之前侧重技术创新,现在意识到要平衡性能与实用性,这对后续研发方向很有启发。”据了解,已有3支参赛队计划联合实践团开展黄河水情模拟测试。
此次大赛现场的深度交流,不仅促进了技术思路的碰撞,更推动了水下机器人技术向黄河治理场景的精准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