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飘东钱湖畔 青年智解古村新题
夏日的鄞州区利民村,湖风拂柳,咖啡飘香。这个紧邻东钱湖的古村落,近年来因众多风格清新的咖啡馆成为新晋旅游打卡地,也因停车难、业态单一等问题面临发展瓶颈。日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管理学院“湖畔知兴”振兴团师生来到这里,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入调研并提出对策,为乡村文旅融合和振兴发展注入青春智慧。
利民村依东钱湖而建,是宁波近郊颇具人气的文旅目的地。近年来,数十家风格各异的咖啡馆在此落地生根,成为许多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的新选择。白墙黑瓦间咖啡香袅袅,湖光山色中游人如织,构成了一幅新旧交融的生动图景。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瓶颈也逐渐显现:村里咖啡馆虽多,但产品类型较为单一,同质化竞争初显;更让经营者头疼的是,由于村道狭窄、停车位紧缺,不少自驾前来的顾客往往“一位难求”,制约了客流量进一步增长。
“产业要提质,交通要疏通,才能真正留住人。”实践团成员深有感触。连日来,他们与多家咖啡馆经营者、本地村民和村委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认真梳理问题根源,最终形成一系列建议:在现有咖啡业态基础上拓展“咖啡+”模式,引入文创开发、轻食餐饮等延伸链条,打造差异化体验;针对停车难题,可探索由村集体协调、利用闲置空间增设停车区域,并建立预约制接驳服务,由村民志愿者用环保车辆接送游客进出村,实现“快停慢游”。
登门听诉 发现调研采访中浮现的村落问题
这些建议不仅立足现实,更注重可操作性和多方共赢,据悉,此次调研所形成的报告已提交至我市相关主管部门,为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推动农文旅融合提供了一份来自青年视角的实践样本。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实践团一名队员在返程途中表示。通过这次调研,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也更坚定了将学识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
乡村振兴,关键在业,重心在人。如今,越来越多像“湖畔知兴”团队这样的青年群体走进乡土中国,把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利民村的咖啡香,正伴随青春的脚步,飘向更远的地方。
(通讯员 曹子健 谭笑 吴战元 龚晨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