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南京财经大学“一皖茶油”三下乡实践团队于8月2日上午在安徽梅山镇等多个区域开展访谈调查,旨在通过走访乡镇消费者与种植农户,更进一步了解山茶油产业的困境,探索破局路径。
 
                 农业服务站 暗藏茶油产业生产难题
         一盏茶油润,万里金寨香。山茶油产业既可以为区域经济注入蓬勃活力,成为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又可以凭借其生态涵养功能守护一方水土,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共赢。在梅山镇政府农业服务站,团队成员与农业服务站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据工作人员介绍,普通农户在山茶树种植过程中,面临培育成本过高、山茶果收购渠道不畅等问题,依靠山茶产业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开支。这一现状反映出山茶油产业在生产端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解决生产环节的困境是推动山茶油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视察茶油产业时说,“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推广新技术,发展深加工,把油茶业做优做大,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助力山茶油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带动产业链增收,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图为团队成员听工作人员介绍山茶油产业现状
 
                 饭馆灶台边 窥见茶油市场瓶颈
         为摸清山茶油在城市的销售现状,团队走访了当地生意红火的炒菜馆。成员们与主厨深入交流后发现,菜品中鲜少使用山茶油。进一步沟通得知,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山茶油价格偏高,会增加店家的成本负担;二是其口味较为独特,未必能被大众广泛接受。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优化山茶油产业的流通环节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已成为该产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针对该问题,团队成员认为可以通过产业规模化降低成本,加强市场引导普及认知,同时支持商家产品创新,以适配大众口味,拓展多元应用场景。
 
图为团队成员在向饭馆主厨了解菜品中山茶油添加情况 
 
                  的士座椅间 倾听山茶油消费的市井声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访谈过程中,团队格外关注倾听当地民众的真实声音。在乘坐出租车时,团队成员与司机师傅就山茶油产业现状展开交流。司机师傅结合自身了解,详细阐述了政府对山茶油产业的扶持举措,如对山茶种植户的专项补贴、对加工企业设备引进的资金支持;介绍了企业采购情况,包括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农业与农户合作,稳定原料供应的模式;还分享了农户收益现状,提及种植成本、销售价格波动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等内容。这些来自基层视角的信息,为团队调研提供了详实且独特的补充资料。         
 
图为司机师傅在向团队成员分享其对于山茶油产业发展的见解 
 
                 总结实践所得,勇担时代重任
         此次基层访谈中,团队成员始终牢秉持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理念,坚持深入一线倾听最真实的民声民意。调研团队与门卫大叔、超市销售人员、出租车司机、饭馆厨师等不同职业的群众深入交流,收集到的一手资料真实反映了山茶油产业在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的现状,不仅为前期资料搜集提供了重要补充,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素材。
          山茶油产业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既是富民增收的“绿色银行”,也是守护绿水青山的生态屏障,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赋能。然而,当前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亟待社会各界倾注持续的关注与有力的支持。南京财经大学皖茶油团队的成员们怀揣着一份热忱与担当,期望借此次社会实践的契机,让安徽山茶油的独特魅力为更多社会公众所熟知,让这承载着乡土情怀与自然馈赠的山茶油,能跨越地域的界限,走向更辽阔的天地,香飘更远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