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輶轩使”社会实践队在泰安非遗社会实践的第三日下午,前往泰山石敢当文博馆,参观以“石敢当”文化为主题的现代艺术展览,感受非遗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见证“石敢当”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泰山石敢当文博馆与泰山石敢当博物馆相邻,但其展示内容更侧重于“石敢当”文化的现代表达与创新传播。文博馆采用现代化的展陈方式,运用光影、声电、雕塑等多种手段,将“石敢当”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展览。队员们进入文博馆后,首先被馆内的光影效果吸引:展厅内光线柔和,通过灯光的明暗变化,在墙面与地面上投射出“石敢当”三字的不同字体形态,营造出沉浸式的参观氛围。
  在展厅的核心区域,一组名为《镇魂》的当代雕塑成为队员们关注的焦点。这组雕塑高约3米,以钢铁为骨架,整体造型模拟泰山的山体形态,线条简洁而有力;雕塑内部嵌入了数十块微缩的“石敢当”石刻,这些石刻均按照不同朝代“石敢当”镇石的原貌缩小制作,刻字清晰可见;雕塑表面还装有LED灯,灯光透过钢铁骨架的缝隙照射出来,与内部的石刻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文博馆讲解员介绍:“《镇魂》这组雕塑由国内著名艺术家创作,旨在通过现代艺术手法,诠释‘石敢当’文化的核心精神。钢铁象征着现代工业文明,石刻代表着传统‘石敢当’文化,两者的结合,既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展现了对现代文明的融合,表达了‘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担当精神在当代的延续。”队员们围绕雕塑仔细观察,有的队员用手机拍摄雕塑的细节,有的队员与讲解员交流,探讨雕塑的创作理念与文化寓意。队员刘同学说:“没想到‘石敢当’文化还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钢铁的冰冷与石刻的温厚形成鲜明对比,但又完美融合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生命力。”
  除了《镇魂》雕塑,队员们还参观了馆内的其他现代艺术展品,包括以“石敢当”为主题的油画、版画、书法作品,以及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石敢当”模型等。这些展品风格各异,但都围绕“石敢当”文化的精神内涵展开,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石敢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表达。在3D打印“石敢当”模型展区,队员们还亲手触摸了模型表面,感受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效果。
  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还参与了文博馆组织的“石敢当”文化互动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电子设备设计属于自己的“石敢当”图案,并将图案投影到墙面的大屏幕上,与其他队员的作品组成一幅完整的“石敢当”文化画卷。队员们积极参与,发挥创意,设计出各种风格的“石敢当”图案,在互动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石敢当”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此次泰山石敢当文博馆参观活动,让烟台大学輶轩使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看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也感受到了“石敢当”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力与魅力,为队员们后续探索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播方式提供了重要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