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盛夏的知识之光,十天的温暖印记​
文字:杨慧 杨帆
一审:团队指导老师殷漫漫
二审:学院团委书记徐璐

  七月的阳光,像一把炽热的火炬,炙烤着皖西大地。在安徽省六安市花园镇刘李学校的校园里,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与琅琅的读书声穿透热浪,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夏日乐章。
  7 月 27 日,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的“荧光”支教团队,带着满腔热忱与精心准备的课程,在这里开展了为期 10 天的支教活动。尽管高温酷暑、基础设施落后、住宿条件艰苦,但队员们用青春的活力与教育的初心,为乡村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的甘霖。这十天,是汗水与欢笑交织的十天,是付出与收获并存的十天,更是一段镌刻在师生记忆里的温暖时光。​
  早在学期末,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的支教招募通知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经过层层选拔,13位来自不同年级的同学脱颖而出,组成了这支充满活力的支教团队。从课程设计到行程规划,团队成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打磨,只为给远方的孩子们呈现最精彩的课堂。“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带去基础的文化知识,更要结合学院特色和时代需求,设计一些能拓宽他们视野的课程。” 支教团队队长赵越说道。
  7月27日,支教团队跨越数百公里,来到了安徽省六安市花园镇。车子驶入乡村道路,两旁的稻田与农舍逐渐映入眼帘,与繁华的南京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刘李学校的校门出现在眼前时,队员们既兴奋又忐忑 —— 这座略显陈旧的乡村学校,就是他们接下来十天要奋斗的地方。
  今年新开设的财经课与非遗课给孩子们带来了更丰富多彩的课程体验。“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货币的前世今生。”财经课上,2024级会计专业的杨帆老师拿起一张模拟的古代铜钱图片,开始了课程。他从 “为什么我们买东西需要钱” 这个简单的问题入手,结合孩子们熟悉的零食、文具等物品,讲解了货币的起源和发展。“如果我们有了零花钱,应该怎么用呢?” 杨帆老师抛出问题后,孩子们立刻炸开了锅。“我要存起来买课外书!”“我想给奶奶买一双新鞋。” 孩子们的回答稚嫩却真诚,让杨帆深受触动。​
  财经课的“模拟小市场”中,孩子们用队员们制作的 “代币” 购买自己喜欢的 “商品”。活动中,有的孩子扮演 “售货员”,认真地计算着 “收入”;有的孩子扮演 “顾客”,学着讨价还价、合理规划 “开支”。杨帆老师还通过小熊乐乐的故事为孩子们讲解了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和投资的理财知识,并为学生们设计了数钱比赛、设计专属货币等游戏环节,提高了大家的参与感。“杨老师上的课特别有趣,学习到了好多财经知识。” 五年级的学生单和月说。

图为杨帆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财经课。杨帆 供图

图为学生在进行数钱大赛。杨帆 供图
  非遗课上更是热闹。2024级广告学专业的杨慧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沉浸式体验课。在“非遗文化初相识”环节,她通过趣味盎然的“非遗文化猜猜乐”游戏,引领大家了解剪纸、京剧、打铁花、蜡染等丰富的非遗文化,进而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并热情呼吁大家争当“小小非遗传承人”。接下来的课程中,她带领大家深入学习了苗族蜡染与苗绣技艺,领略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到的非遗技艺传承下去,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苗族芦笙舞的学习课堂上,孩子们正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讲解舞蹈动作。课堂的一角,“鼓手”用几个空水瓶以“咚-咚-咚-哒”的节奏敲击桌子,发出清脆而有力的声音。其他同学便跟随这鼓点节奏,认真地进行基础舞步的练习。他们或抬腿,或转身,认真的做好每一个动作。练习结束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兴高采烈地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欢快地翩翩起舞。他们的舞步轻盈而充满活力,稚嫩的笑声在教室里回荡,充满了欢乐和生机。整个教室仿佛被他们的热情和活力所感染,充满了温暖和喜悦。

图为杨慧老师在给同学们上非遗课。沈璐鑫 供图

图为孩子们在练习芦笙舞。杨慧 供图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支教课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队员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堂课都充满乐趣与收获。​
  与课堂上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队员们艰苦的生活条件。时常坏掉的灯,毫不稳定的热水,无处解决的晚饭都成为了几天支教生活中老师们烦恼的问题。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队员们从未有过消沉怠慢。每天晚上,他们都会聚集在教室里备课,针对当天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调整第二天的教学计划。
  除了教学,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在走访中,他们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但这些孩子都很懂事,不仅努力学习,还主动承担家务。“看到孩子们在这样的条件下依然对知识充满渴望,我更加觉得我们的支教是有意义的。” 李苏峰老师说。
  据了解,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的支教活动已经连续开展了多年,每一年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奔赴乡村,用知识和爱心浇灌乡村教育的沃土。未来,学院将继续推进支教活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十天的时间,或许短暂,但对于刘李学校的孩子们和南财的支教队员们来说,却是一段十分难忘的经历。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知识的光芒照亮了乡村的校园,温暖的情谊连接了城市与乡村。这段支教经历,像一颗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也深深扎根在队员们的青春里。它将激励着孩子们努力学习,追逐梦想;也将鼓舞着南财学子们继续用青春的力量,服务社会,奉献爱心,让青春在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通讯员 杨帆 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