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体系的优化升级,日益强调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形成育人合力,构建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然而在实践中,“家校社”协同常面临机制不畅、资源分散、形式单调等现实困境。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的《百鸟朝凤》儿童剧巡演项目,以其开放式的架构设计与丰富的延伸活动,为我们呈现了一种以优质文化活动为纽带,有效联动三方力量的新型协同育人模式,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实践范式。
  (图为实践队出征仪式合照。瞿雨璇 供图)
  该项目成功地扮演了“超级链接者”的角色。它有效地链接了高校智力资源与社区实践场域。实践队带着精心准备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主动走出校园围墙,深入“Do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与基层社区,将服务精准送达儿童身边。此举不仅有效盘活了高校的智力沉淀与创作活力,也极大丰富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供给,提升了其服务内涵与文化品位,实现了高校人才资源与社区实践平台的优势互补与共赢。
  本次活动有效地链接了短期文化活动与长期家庭教育。项目设计极具前瞻性地规避了“演出落幕即关系终结”的短期行为。通过精心设置的“亲子互动任务卡”与“家庭延伸讨论指南”,一次性的观剧体验被巧妙地、有机地延伸至家庭日常场景之中。演出结束后,父母可以依据指南与孩子重温剧情、探讨角色、分享感悟,甚至一起践行在“爱心树”上所许下的美好承诺。这一精巧的设计,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科学的、高价值的导向与抓手,为亲子沟通创造了富含营养的话题与内容,从而将一场短暂的文化活动,升华为一项可持续的家庭教育实践,显著提升了家庭教育的实效性与幸福感。
  (图为互动环节。瞿雨璇 供图)
  (图为实践队成员打磨项目过程。瞿雨璇 供图)
  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童韵传承•剧启新章”儿童剧实践队希望凭此项目,成功构建一个以儿童的全面成长为中心,高校、社区、家庭三方环绕、同向发力、良性互动的育人共同体。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共同体中,高校扮演着“内容生产者”和“活动引领者”的角色,提供专业支撑与创新理念;社区扮演着“平台提供者”和“组织协调者”的角色,提供场地保障与居民动员;家庭则扮演着“深度参与者”和“成果巩固者”的角色,进行亲子共育与习惯养成。三方各司其职,相互赋能,共同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目标一致、内容衔接、充满文化关怀与情感支持的成长环境。
  (图为实践队成员表演过程。瞿雨璇 供图)
  这种以儿童剧为支点撬动的协同模式,其意义远超越戏剧艺术本身。它探索了一条突破体制机制壁垒、激活并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深度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它表明,“家校社”协同并非一个抽象而遥远的教育理念,而是可以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富有吸引力的、精心设计的文化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当高校、社区和家庭因为共同关爱孩子的成长而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时,我们所期盼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从而为儿童的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更加晴朗、更加广阔的天空。

  (通讯员 瞿雨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