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长的竹篾在指尖翻飞,清脆的铃声在空气中回荡,五彩的画笔在纸上描绘着童真的想象。26名小朋友在社工老师邵佳励的指导下,一场融合艺术创作与传统技艺的竹编风铃制作体验活动顺利开展。先执画笔挥洒创意,后巧手粘贴编织,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风铃作品,将艺术想象融入古老技艺。
  活动伊始,老师生动讲述了竹编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项凝聚智慧的手工艺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随后,老师介绍了创新形式:孩子们并非直接编织,而是在特制画纸上创作。社工分发的画纸上,清晰地标注了粘贴竹编框架的区域,其余大片空白,留给孩子们自由创作。
  童心彩绘,想象飞扬
  孩子们化身小小艺术家,迫不及待执笔创作。他们神情专注,伏案精心涂绘: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构筑心中的自然乐园;卡通形象、趣味图案展现天马行空的想象;祝福的话语或自己的名字,赋予作品独特的情感。现场沙沙的画笔声里,孩子们沉浸其中,小脸上满是认真与投入。
  巧手粘贴,非遗传承
  待颜料干透,进入粘贴竹编环节。在社工老师的耐心示范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预制的细密竹篾框架平整粘贴到画纸指定区域。调整位置、确保牢固。看似简单的粘贴,既考验着耐心与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让他们亲手触摸、感受竹编材料的质感与结构之美。
  成果展现:融合之美,悦耳清音
  竹篾在稚嫩的小手中逐渐成型,最终与铃铛、装饰物巧妙结合,一件件融合了个人绘画与精致竹编的风铃作品接连完成。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提杆一扬,风铃摇曳,竹片轻响与清脆铃声交织,仿佛吟唱着童谣。古朴的竹编与天真的童画完美结合,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看!这是我画的彩虹和小房子,竹编像不像窗户?”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向小伙伴展示自己的杰作。“粘贴竹编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歪了,我觉得我做得还不错!”另一位孩子分享着自己的心得,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
  项目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手工艺体验,更是项目目标的具体实践:“通过非遗手作,我们期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在精细的编织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高度专注,这有效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精细动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我们‘能力提升’目标的体现。”(邵佳励 冯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