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这条流淌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母亲河,既孕育了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也见证了民族的繁衍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立足专业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守护黄河生态、讲好黄河故事,将黄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浸润于青年学子的社会实践中。为此,学院组建“循迹黄河调研团”,奔赴济宁、滨州、东营三个地市十余个站点开展实践调研,循着黄河文明的足迹,共同守护黄河生态的安澜。

  调研团先后实地调研了济宁市微山县微山湖湿地、梁山县博物馆,滨州市西纸坊黄河古村、堡集闸水文站、滨州市博物馆、蒲湖风景区、黄河生态园,东营市黄河文化馆、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等黄河流域站点。

  在济宁,实践队员走进微山湖畔村落,观察村民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与当地村民促膝交谈,了解风土人情,宣传环保理念;在梁山县博物馆,透过生产工具、生活器具等文物,触摸黄河农耕文明的悠久印记。

  在滨州,西纸坊黄河古村的夯土墙、老院落与千年柴烧古窑,诉说着黄河流域的民居建筑与民俗文化;堡集闸水文站的监测设备与数据系统,展现着新时代黄河水情监测的科技力量;滨州市博物馆的陶器、农耕器具,勾勒出黄河文化的历史脉络;蒲湖风景区与黄河生态园的湿地景观,诠释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调研团还在西纸坊黄河古村开展沂蒙精神宣讲,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红色精神带到黄河岸边,促进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的交融。

  在东营,黄河文化馆的“鼎”形建筑与“大河奔流”主题展,全方位呈现黄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调研团在垦利区董集镇杨庙社区,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曾走过的路,走进便民服务中心、老年人餐厅、草编加工合作社等,领会总书记对基层工作的殷切期望,坚定服务人民、投身社会发展的理想信念;与居民交流,深切感受社区的巨大变迁,深刻领悟乡村振兴的丰硕成就。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调研,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见证了中华民族在黄河之畔的繁衍生息与文明演进,更认识到守护黄河生态的重要意义。

  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将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学子循着黄河文化的印记展开探索,深入研究黄河生态状况。与此同时,学院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以此激励广大青年学子传承并发扬黄河文化,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厚植爱国情怀,让黄河文化的宣传普及与青年学子爱国情感的培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